人民網北京3月11日電 (記者鮑聰穎)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非法集資活動呈現出新特征。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西南財經大學大數據研究院院長、民建四川省委會副主委寇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建議,要結合數字經濟時代非法集資新趨勢,以科技賦能監管,以教育筑牢防線,提升全社會防非意識,構建多方協同的“防非生態圈”。 高科技概念成新型“幌子” 警惕技術濫用 寇綱認為,當前非法集資活動呈現三大新特點:技術包裝復雜化,區塊鏈、虛擬貨幣、元宇宙、AI大模型等高科技概念成為新型“幌子”,利用“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等專業術語迷惑投資者;傳播渠道數字化,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成為主陣地,生成式AI甚至被用于偽造宣傳視頻;目標人群多元化,騙局從老年人向年輕群體蔓延,打著“AI投資”“科技風口”旗號吸引更多年輕人,尤其是對科技感興趣或希望“抓住風口”的投資者。 他以某AI智能投資公司為例剖析,該公司偽造實時交易數據,以龐氏騙局斂財后卷款跑路。“不法分子正利用技術信息差,將‘高科技’包裝成信任背書。”寇綱警示。 科技賦能監測系統 人才培養筑根基 寇綱介紹,近年來,西南財經大學大數據研究院深度參與防非實踐,與四川省共建的金融風險監測系統已覆蓋46個省直部門、21個市(州),累計推送4000萬條信用數據,識別329條企業級風險線索。該成果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并被納入全國多地銀行風控體系。 在人才培養方面,研究院開設金融大數據管理MBA項目,五年輸送150余名科技金融人才,將反洗錢、反非法集資納入核心課程。由寇綱等教授編著的《數據驅動的地方金融風險管理與監管措施研究》成為行業教材,相關模式正加速推廣至全國銀行系統。 構建協同機制 形成防非合力 寇綱呼吁構建“政府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協同機制:金融機構強化資金流向監控,互聯網平臺嚴審投資信息,社區開展“面對面”風險教育,形成防非合力。 在提升全民金融素養方面,寇綱提出差異化路徑:高校開設系統化防非課程,從源頭培養未來投資者與從業者的風險意識;媒體利用微短劇、短視頻進行互聯網精準投放,揭露“畫餅—造勢—吸金—跑路”四步騙局;社區結合老年群體特征,開展“AI技術科普+防詐案例解讀”定制化宣傳。 他特別提醒公眾:“面對‘高收益、無風險’承諾,牢記‘官方驗證三步走’——查牌照、核備案、辨資質,寧可錯過‘風口’,不可錯信騙局。” 寇綱表示,只有構筑起“監管科技升級、法律制度完善、全民意識覺醒”的三維防線,才能守護好人民群眾的“錢袋子”,為數字經濟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