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報訊(記者 牛春梅)12月10日,北京人藝話劇《李白》上演了本輪最后一場演出,同時也迎來了30歲生日。從1991年12月10日首演到現在,一共237場演出,主演濮存昕、龔麗君一場不落地從二三十歲演到五六十歲,這部戲不僅成為人藝的經典,也成為他們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下午五點,距離演出還有兩個多小時,首都劇場的后臺像往常一樣漸漸熱鬧起來。后臺走廊里的小桌子上,人藝“神水”金銀花茶已經沏好,咖啡機啟動起來,飄出濃郁的咖啡香,一個粉絲們專為《李白》三十年制作的大蛋糕上印著劇組的合影,粉絲們送來的向日葵閃耀著金色的光芒…… 導演唐燁,主演龔麗君、王剛當天都在參加北京人藝青年演員考核評審,早早就來了。濮存昕則是五點多到了劇院,照例還是有好幾個記者在等著采訪。 “不要讓我喊什么口號,談藝術還是可以的。”濮存昕說他不怕采訪,不怕說戲,就怕說那些套話、大話。《李白》對于他來說無疑是極為重要的一部戲,也是一出說不完的戲,“時隔一年再演這個戲,還是常演常新,這個新就是從世俗生活中進入藝術創作,準備好在臺上舍我其誰地去創作,將生活中的事全部忘掉。” 有人說他現在演《李白》是那種“輕舟已過”的狀態。他說,年輕的時候總是使勁兒去演,現在演出不出汗了,說來就來。“我之所以能夠深入李白的精神境界,因為有過類似的痛苦,做知青時坐在山頭上、麥垛上放牧,能一天一句話都不說,那種多少天都不說話的日子我過過,所以李白在長江邊的那種生活我能體會。我在塑造李白,李白也在塑造我。” 一邊的唐燁說:“濮哥,你現在坐在那兒喘氣兒都像是李白在喘氣兒。”唐燁說,濮存昕三十多歲演李白,要努力去找六十歲的感覺,那時候他連小組長都沒當過,李白想入仕的心境很難深刻領會,現在他當過副院長,又是中國劇協主席,也經歷過順利和不順利的時刻,那種心路歷程會移植到李白身上,對角色也會有新的解讀。 如今六十多歲的濮存昕比劇中李白的年齡都大了,心境上接近了,可手腳不如年輕時那么靈活了。在他化裝間的沙發扶手上,擺著成卷的繃帶。演《雷雨》的時候濮存昕的腳就崴了,一直沒好,演《李白》前都要給腳踝纏上繃帶。全劇最后,月亮升起時,李白有個將腿抬得高高的,緩緩踏進月影里的動作,如今改成一轉身踏進去。唐燁說,有一次演出完濮存昕問她月亮是不是變大了,“可以想見那幾步對他來說有多么不容易。”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