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技”與“道” 在傳統文化脈絡中尋找新道路 在圓桌研討的第二個議題中,圍繞“守初心、鑄匠心 時代引領下的文化創作”主題展開討論。張曉凌院長強調:“首先要守住我們的精神原點,第二我們要有工匠精神,一個是技一個是道,這兩點非常重要。” 率先發言的嘉賓是全國政協書畫室副主任、博士生導師唐勇力,就“大美之藝繪傳世之作”展開論述,“中華文化的發揚、傳承的核心問題還是我們中華民族藝術自身的繪畫語言的創新跟發展,這個非常重要。中華民族文化歷經五千年發展到現在,最需要繼承的核心問題就是民族繪畫語言?!?/span> 此外,唐勇力還談到了傳統文化的傳承課題。他認為,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需要一批又一批好老師的引導,一個學生的成長更需要好老師的引導。在高速發展的數字新時代,更需要堅定文化自信、堅守文化立場、堅持守正創新努力與探索的引領者,帶領當代年輕人共同將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傳播下去。 接下來發言的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書法美術攝影委員會副會長、西藏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唐天源以前不久河南衛視火爆出圈的文化節目為例,探討了傳統文化的創新課題,在贊同其傳統文化創新視聽表達的同時,提出了藝術家要擺脫“圈子文化”,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生活畫像為人民立傳、為人民服務的觀點。 上海市書協副主席、華東師大美術學院書法系主任張索從語境變化的角度,探討了書法的傳承問題,在文言文跟白話文的轉換中,涉及到的是如何讓中國傳統文化在書法教學中有效落地問題。為此,張索認為需要重視比如格律、平仄、對仗等古漢語的培養和教學,“學習詩詞題跋、經文導讀等等,都是圍繞著中國傳統文化的落地問題?!?/span> 深圳大學教授鄒明在發言中談到的是藝術創作中的精神感悟,“我的繪畫里一直堅守著畫江南水鄉的題材和內容,因為我認為江南水鄉或者老房子跟我的精神很契合。在我的心目中老房子不只是物理空間,更是承載了很多時代痕跡,有很多讓我感懷的東西,這個也是我愿意把初心留在這樣的一個題材上面的原點?!?/span> 鄒明坦言,作為一個中國水墨畫的踐行者,一定有自己的方向,“要守住初心、要有匠心的態度跟情懷,對待中國藝術跟文化,這樣的堅守才可能越來越有意義?!?/span> “人文主義思想在前,繪畫在后”,中國國家畫院一級美術師顧平談到繪畫時說,“我們講六朝文化誕生,無論繪畫、書法都是中國的第二次文藝復興,對于唐宋元明清產生了巨大影響,我們跨越唐宋看一看魏晉,看一下士者風范。看一下《蘭亭序》,我認為這都是中國人對自然山水最美好的贊歌?!?/span> “當由這種傳統繪畫演變接納當今時代,我們每一個個體,散發出來的藝術光芒我認為都是當下的,也都是傳統的,并都是對這個時代的記錄?!鳖櫰秸f。 “走出去是為了更好的回到原點”,張曉凌在總結發言中表示,“回看西方當代藝術的形成,實際上也是借鑒了中國傳統藝術以及傳統哲學的內容,再逐漸創作形成。因此,在當代文化脈絡中尋找新道路,努力創造一流的中國當代文化,是我們今后文化創作的重要議題。”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