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倫敦7月22日電 (國際觀察)英國利物浦“世遺”遭除名叩響老城發展之問 新華社記者張代蕾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1日宣布,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當天決定,把英國利物浦海上商城從《世界遺產名錄》中移除,原因是該遺產的突出普遍價值已遭受不可逆轉的損害。這一消息引發英國各界對如何在城市重建開發中兼顧文化遺產保護的反思與討論,而其中的警示意義也值得更多國家關注。 緣何遭除名 利物浦海上商城位于利物浦市區北部海港,范圍包括阿爾伯特碼頭、威廉布朗大街等利物浦地標在內的六個街區。這里曾是18、19世紀全球重要貿易港口,在大英帝國歷史上扮演過重要角色。 2004年,因其歷史地位和船塢技術,利物浦海上商城入選《世界遺產名錄》。2012年,鑒于利物浦計劃大規模開發老船塢區,世界遺產委員會把該遺產地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開發計劃將使城市中心擴張,在視覺上割裂各船塢區,改變海上商城天際線和輪廓。 教科文組織表示,他們曾反復要求英國政府做出承諾保護好這處遺產地,但利物浦市政府并沒有因此放棄城市開發計劃,繼續在遺產地及其緩沖區內推進新項目。今年年初,利物浦市政府又批準當地一個足球俱樂部在碼頭區興建現代化足球場。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開發項目和新建筑將嚴重損害遺產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爭議與討論 圍繞利物浦海上商城被除名世界遺產一事,英國國內反響不一。 利物浦新任市長喬安妮·安德森表示不解和失望。她認為,利物浦在過去十年間已投入7億英鎊(1英鎊約合1.38美元)用于升級當地受保護的歷史建筑,遺產地現狀是轉好的,因此除名決定令她費解,并將討論是否可以申訴。 與此同時,也有英國民眾對這一消息無動于衷甚至公然叫好。這些人認為,對于利物浦這樣一個被忽視了多年、發展停滯不前的老工業城市,城市開發規劃的重要性理應高于世界遺產這個頭銜。 還有人認為,無論是古老的碼頭區,還是甲殼蟲樂隊、足球、博物館等利物浦的標志性元素不會因被世遺除名而消失。 英國建筑史學家馬庫斯·賓尼則指出,英國政府未能及時阻止利物浦地方當局的開發規劃,未能盡力保護歷史建筑和風貌。 英國遺產保護機構“拯救英國遺產”的負責人亨麗埃塔·比林斯告訴記者:“入選世界遺產是一枚榮譽徽章,它將利物浦獨特的歷史推上了全球舞臺。但由于新的開發規劃和監管不力,這座城市失去了曾經的榮譽,令人非常遺憾。作為聯合國相關遺產保護條約的簽署國,英國政府很尷尬。” 老城發展難題 城市經濟發展與文化遺產保護之間的博弈難題,是當今世界很多國家面臨的共同課題。此前,由于面積銳減等原因,阿曼阿拉伯大羚羊保護區于2007年被從《世界遺產名錄》上除名;2009年,因建造現代化橋梁工程破壞河谷景觀,德國德累斯頓易北河谷被從《世界遺產名錄》上除名。 利物浦建市已八百多年,享受過大英帝國時期的風光,也經歷過二戰之后的衰落。進入21世紀以來,這座古老的城市新建筑不斷拔地而起,城市經濟增長一度超越倫敦。支持利物浦開發老城區的觀點認為,傳統城市需要轉型,維持歷史風貌雖然能帶來一定的游客和投資,卻也意味著拒絕了其他發展路徑。 過去十年間,利物浦市政批準了針對碼頭區的總計55億英鎊的重建計劃,包括興建公寓、摩天樓、游艇碼頭等,希望以此為當地提供數萬個工作崗位,并吸引更多國際商機。 比林斯表示,舊城改造、經濟發展與保護歷史建筑并不矛盾,完全可以齊頭并進。“毫無疑問,舊碼頭需要開發和投資。但歷史建筑和碼頭風貌應該是開發項目的核心,而不是讓它們被冰冷的摩天大樓淹沒。” 分析人士指出,遺產保護與開發利用,看上去相互矛盾,實則相輔相成。但世界上不少“世遺”項目在開發與保護之間,往往選擇了前者,或是借“世遺”的“金字招牌”過度開發。 教科文組織認為,《世界遺產名錄》的任何刪減都是國際社會的損失,也是聯合國《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下國際共同價值觀和承諾的損失。利物浦海上商城被除名,再次給全球其他遺產地敲響警鐘:在保護和開發中取得平衡,才是保護好世界遺產的關鍵。 |
2021-07-23
2021-07-23
2021-07-23
2021-07-23
2021-07-23
2021-07-23
2021-07-23
2021-07-23
2021-07-23
2021-07-23
2021-07-23
2021-07-23
2021-07-23
2021-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