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濟南6月23日電 (沙見龍)記者從山東黃河河務局獲悉,2021年黃河汛前調水調沙水頭已進入山東境內河道,預估該省各主要控制站最大流量在4300~3700立方米/每秒。截至23日12時,山東境內54座黃河浮橋已全部拆除,確保河道行洪暢通。 黃河被譽為中華“母親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調水調沙即通過水流的沖擊,將水庫的泥沙、河床的淤沙適時送入大海,從而減少淤積,增大黃河干流主槽的行洪能力。 2021年度的黃河調水調沙工作已于今年6月19日正式啟動,歷時23天左右。6月22日8時,小浪底水庫下泄流量3900立方米/每秒,山東黃河高村水文站流量為2650立方米/每秒,標志著水頭進入山東河道。 山東黃河河務局方面介紹說,根據相關規定,調水調沙期間,當浮橋橋位處流量達到3000立方米/每秒時,浮橋應立即拆除。自6月20日起,山東境內54座黃河浮橋陸續拆除。拆除的浮橋承壓舟已嚴格按照一舟一錨的要求進行固定,并派專人24小時看管,避免發生安全事故。 本次調水調沙流量大、持續時間長,山東黃河河務局已全面進入臨戰狀態,啟動防御大洪水運行工作機制,綜合調度組、水情方案組、工情災情組3個專業職能組人員已全部上崗到位。期間,該局還將切實加強應急值守、觀測、巡堤查險等工作,密切跟蹤掌握雨情、水情、工情,確保人員安全和工程安全。 資料顯示,黃河調水調沙已開展20年,累計入??偵沉窟_28.8億噸,使下游河道主槽不斷萎縮的狀況得到初步遏制。下游河道主河槽平均降低2.6米,主河槽最小過流能力由2002年汛前的1800立方米/每秒恢復到2021年汛前的5000立方米/每秒左右。(完) |
2021-06-23
2021-06-23
2021-06-23
2021-06-23
2021-06-23
2021-06-23
2021-06-23
2021-06-23
2021-06-23
2021-06-23
2021-06-23
2021-06-23
2021-06-23
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