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氣質量列入“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約束性指標
持續攻堅 讓藍天白云常駐(經濟新方位·聚焦“十四五”目標)
治理大氣污染,讓藍天白云常駐,是群眾所盼、民生所系。“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立健全環境治理體系,推進精準、科學、依法、系統治污,協同推進減污降碳,不斷改善空氣、水環境質量,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風險。
“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提高到87.5%”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約束性指標,明確列入“十四五”規劃綱要,成為考核“硬杠杠”。實現這個目標難不難,如何實現?記者采訪了有關部門和專家。
我國城市空氣質量總體仍未擺脫“氣象影響型”
近年來,各地各有關部門深入推進大氣污染治理,推動大氣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87.0%,比2015年提升5.8個百分點;PM2.5未達標城市平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28.8%,均超額完成“十三五”目標要求。
作為生態環境部聘請的特邀觀察員,環保社會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對大氣環境質量改善深有感觸:“在我們開發的手機應用程序蔚藍地圖上,公眾以前曬污染,現在曬藍天,藍天獲得感越來越多。”
不過,與公眾期望相比,我國大氣環境質量還有不小的差距。“我國城市空氣質量總體上仍未擺脫‘氣象影響型’,全國尚有1/3左右的城市PM2.5濃度達不到國家二級標準,區域性重污染天氣過程時有發生。”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臭氧濃度呈波動上升趨勢,成為影響優良天數比率的重要因素。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大氣環境規劃研究所所長雷宇介紹,2020年全國337個城市平均超標天數比例為13.0%。在超標天數中,以PM2.5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占51.0%,以臭氧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占37.1%。在南方一些城市,臭氧已經取代PM2.5成為大氣的首要污染物。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的優良天數比率目標僅比2020年高0.5個百分點,是不是太低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2020年污染排放強度有所降低,優良天數比率明顯高于正常年份。
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通過國際通用的空氣質量模型,科學評估了疫情對空氣質量的影響。結果顯示,2020年,疫情對PM2.5濃度影響為2微克/立方米,對優良天數比率影響為2.2個百分點。扣除疫情影響后,全國未達標城市PM2.5濃度為35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25.0%;優良天數比率為84.8%,比2015年上升3.6個百分點,仍然超額完成“十三五”目標。
“按照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的總體要求,我們提出到2025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提高到87.5%。”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一目標看似與2020年監測結果差距不大,但是如果與扣除疫情影響后的結果相比,相當于利用5年時間,實現優良天數比率提高2.7個百分點的空氣質量改善目標,這與“十三五”要求大體相當。
空氣質量改善目標不易實現,需付出艱辛努力
2.7個百分點的空氣質量改善目標,看著不多,實現起來卻不容易。“大氣污染防治進入攻堅區、深水區,能控制的已經控制了,容易采取的措施已經采取了,要進一步圍繞科學化、精準化來制定措施,持續推進能源、工業和交通等結構調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李佐軍表示。
當前,我國產業、能源、交通等結構調整剛剛起步,結構型污染問題依然突出。
——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沒有根本改變。“傳統產業規模大、比重高,且大量布局在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雷宇說,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鋼鐵、焦炭、玻璃、原料藥等產量分別占全國的37%、21%、28%、48%,長三角地區發電、鋼鐵、水泥產量均達到全國的16%—18%。
——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沒有根本改變。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有關負責人表示,煤炭消費總量保持高位且仍在持續增長,煤炭消費比重超過50%,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單位國土面積煤炭消費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6倍,汾渭平原煤炭在能源消費中占比超過80%。
——以公路貨運為主的運輸結構沒有根本改變。公路貨運強度過大,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等重點區域公路貨運比例高達80%以上;預計機動車保有量仍會持續快速增長。
馬軍表示,目前,京津冀、長三角、汾渭平原這些地區總體污染強度仍然比較大。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大氣污染物年排放量都處于千萬噸級的高位,遠遠超過環境容量,一旦大氣擴散條件不利,就會發生污染天氣。
“此外,部分地區存在上馬‘兩高’項目的沖動,將進一步加劇產業、能源結構性問題。”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有關負責人說。
統籌推進PM2.5和臭氧污染協同治理、溫室氣體和大氣污染物協同減排
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提高到87.5%,如何實現這一目標?
“在控制PM2.5污染的同時,其他污染指標不能惡化。”馬軍建議,“十四五”時期,PM2.5和臭氧的協同治理要作為大氣污染防治重點目標之一,做好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的協同減排。
在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中,以PM2.5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占77.7%,以臭氧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占1.5%。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時期,大氣污染防治將聚焦PM2.5和臭氧污染協同控制,推動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和水泥、焦化、玻璃等行業深度治理,強化機動車污染管控。
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十四五”時期非常關鍵。李佐軍建議,開展城市二氧化碳和大氣污染協同管理評估考核,統籌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保護,開展碳達峰和空氣質量達標“雙達”行動。
雷宇建議,在設定整體空氣質量改善目標的同時,針對重點區域及部分城市設置差別化、有針對性、更為具體的階段性改善目標。通過城市空氣質量目標“倒逼”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深度調整,協同減污降碳。
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減污降碳在推動結構性節能、遏制“兩高”行業的擴張、助推非化石能源的發展等方面同向發力。“十四五”時期,將突出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把降碳作為源頭治理的“牛鼻子”,強化頂層設計,嚴格控制增量,加強存量治理,指導各地統籌大氣污染防治與溫室氣體減排。
打贏藍天保衛戰,公眾參與也是重要一環。馬軍表示,要推進全民共治,公眾自覺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堅持綠色消費理念,推動構建綠色供應鏈,讓藍天白云常駐。(記者:寇江澤 )
1月28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5春節聯歡晚會上,40名來自全國林草基層的代表共同獻唱《我的家》,用歌聲傳達對綠水青山的熱愛,深情歌頌美麗中 ...
12月28日晚,文化惠民演出——“南臺有戲閩韻頌福”閩劇專場演出在福建省福州倉前公園上演,由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選送的民樂合奏、閩劇折子戲等 ...
2024年閩臺藝術青年音樂會開幕,本次音樂會由省文旅廳主辦,是第九屆福建藝術節和兩岸藝術青年歡樂匯的重要配套活動。
在9日進行的英超足球聯賽中,利物浦在先丟兩球的情況下以2:2逼平阿森納,延緩了“領頭羊”的前進速度。水晶宮憑借奧利塞的助攻“帽子戲法”,以5:1 ...
2022-2023賽季法甲足球聯賽9日結束了第30輪的全部比賽,積分榜排名第三的馬賽在客場被洛里昂以0:0逼平,錯失了追趕聯賽“領頭羊”的機會。 ...
葡萄牙體育隊9日晚在葡超足球聯賽第27輪比賽中客場以4:3險勝“升班馬”卡薩皮亞隊,繼續排名聯賽第四,距離歐冠區還有5分的差距。
2022-2023賽季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BA)季后賽12進8附加賽10日晚繼續進行,北京和廣廈分別在主場輕松獲勝,在三場兩勝的賽制中占得先 ...
當日,中國女足在西班牙伊維薩島進行賽前訓練。作為備戰今年女足世界杯的熱身賽之一,中國女足與西班牙女足的熱身賽將于11日舉行。
這位不滿26歲的年輕人是否還能更進一步?對于這一疑問,無論王嘉男的中方主管教練還是田徑界專家都顯示出信心,認為他還有不小的上升空間。
世界乒乓球職業大聯盟(WTT)冠軍賽布達佩斯站18日在布達佩斯奧林匹克中心拉開戰幕,中國選手馬龍輕松晉級,陳夢逆轉勝出。
2023女足世界杯是該賽事第一次擴大為32支球隊參加,由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聯合舉辦。根據賽程,揭幕戰將于7月20日在奧克蘭上演,決賽將于8月20日 ...
國家體育總局排球運動管理中心10日發布了《體育總局排球中心關于選聘國家女排主教練的公告》,中國女排新任主帥的選聘工作正式啟動。
根據賽程,四個小項的短節目和韻律舞比賽將于14日展開,15日進入自由滑和自由舞比拼,16日則將按照國際賽事慣例進行表演滑。
智庫邀請權威學者和知名醫師加入,以公益、醫療和科研為三個抓手,旨在充分發揮專家的社會影響力和專業權威性,倡導科學的健身理念,以體育促進大眾身心全 ...
“看人,要找人防守,上來阻擋一下。”在廣西天等縣小山鄉中心小學的運動場上,體育老師張世強盯著隊員們訓練時的跑動情況,不時提醒。
第18屆建橋杯中國女子圍棋公開賽本賽27日在浙江長興大唐貢茶院揭開戰幕。不久前剛獲得全運會混雙冠軍的老將芮乃偉九段首輪爆冷不敵趙貫汝,被淘汰出局 ...
哈薩克斯坦奧林匹克委員會國際司司長阿利姆然·阿卡耶夫24日表示,針對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備戰工作正在哈薩克斯坦全面展開,希望哈國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