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報復性”消費或難言樂觀 文化產業將迎優化調整
2020-02-28 06:50: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李雅蘭 我來說兩句 |
中新社北京2月27日電 (記者 應妮)疫情之下,嚴重依賴人員集聚的文化旅游業、演藝業、電影業、節慶會展業等全部停擺。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近期在會員范圍內進行了抽樣調查,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1至3月,全國取消或延期的演出近2萬場,直接票房損失已超過20億元(人民幣,下同)。 2019年春節假期(2月4日至10日)全國實現旅游收入5139億元,2020年同期近乎為零;目前部分景區已開放,但仍復蘇艱難。 2019年春節檔票房58.59億元,2020年基本顆粒無收(原預計70億),且影院遲遲難以解禁,票房損失難以預估。 宅在家中的不少網友在網絡空間狠狠吐槽,發誓今年一定要去看“愛豆”(idol,偶像)的電影和演唱會、一定要去心儀的地方旅游度假、一定要去看種草已久的歌劇、話劇等等。 對于疫情后,民眾是否會在文旅方面有“報復性”消費,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向勇認為不可過于樂觀。 他表示,一方面民眾閑暇時間具有稀缺性特點,疫情之后各方面進入正軌,但個人時間的有限性決定了疫情期間的損失不可能完全彌補;另一方面,由于城鎮居民用于耐用消費品的必要生活品支出的增加,文化產業的潛在損失可能進一步增加。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生理和安全需求始終是人首要的、最基本的需求,文化消費需求只能在保證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后,才有條件實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曉明則坦言,文化產業的中小企業必然受到較大沖擊,大量倒閉不可避免,但是會首先淘汰那些習慣于依賴政府扶持政策生存的文化企業。 兩位學者都認為,經此一“疫”,文化產業的整體轉型被強制性開啟,將加劇文化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 向勇以國際文化航母迪士尼為例,該集團業務包括影視娛樂、電視媒體、新媒體傳播以及迪士尼樂園與消費品等全產業鏈,2018年營業收入達594億美元,凈利潤126億美元。反觀中國的文化產業,一直缺乏大型文化產業集團,文化企業規模普遍相對偏小,業務模式單一,利潤率較低。 中國人均GDP已經超過1萬美元,民眾對高質量文化休閑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他指出,在此背景下,文化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在所難免——文化企業的兼并重組將會增多,個別文化產業龍頭企業與集團公司將會脫穎而出。此次疫情則是加速了這一優化調整的進程。 “代表未來發展趨勢的平臺企業將以其強大的生存力,打造超大型平臺企業與小微型企業的新型合作業態”,張曉明如此摹畫今后的中國文化產業圖景。(完) |
相關閱讀:
- [02-28] “寄件著急收件更急”,你的快遞收到了嗎?
- [02-28] 校外培訓春季課程面授改線上課 該不該退差價?
- [02-28] 關于新冠肺炎疫情熱點話題,商務部集中進行了回應
- [02-28] 最高法:嚴懲哄抬物價、詐騙等破壞疫情防控各類犯罪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