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選落敗 澳大利亞執政聯盟淪為少數派政府
2018-10-22 08:03:23?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蔡秀明 趙舒文 |
分享到:
|
澳大利亞悉尼市文特沃思選區20日舉行聯邦眾議院補缺選舉,初步計票結果顯示執政聯盟丟掉一個關鍵議席,不再占據眾議院多數席位,淪為少數派政府。 對執政聯盟而言,這同時意味著今后只能爭取獨立議員支持,才能在議會推動立法和躲過議會對政府的不信任表決。 文特沃思選區補選由澳大利亞前總理馬爾科姆·特恩布爾辭任議員引發。澳大利亞執政黨自由黨8月24日舉行議會黨團投票,選舉國庫部長斯科特·莫里森為新一任黨首和政府總理。特恩布爾遭黨內“逼宮”失去總理職務,8月31日向聯邦眾議院遞交辭呈、放棄議員身份,脫離政壇。 澳大利亞聯邦眾議院設150個議席,由自由黨和國家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先前僅依靠一個議席的優勢,占據眾議院多數席位。文特沃思選區補缺選舉因而尤為重要。 截至20日深夜,計票結果顯示,獨立候選人凱琳·菲爾普斯領先自由黨候選人戴夫·夏爾馬大約4個百分點。 與夏爾馬承認落敗幾乎同時,菲爾普斯告訴支持者:“朋友們,我們今天創造了歷史。” 這是自由黨117年來首次丟掉文特沃思選區議席。文特沃思選區先前一直是自由黨票倉。2016年選舉中,文特沃思選區三分之二選民投票支持特恩布爾。媒體分析,選民對自由黨內斗、特恩布爾黯然下臺頗感不滿。 澳大利亞總理、自由黨黨首莫里森說:“自由黨為幾個月前發生的事付出巨大代價,作為一個政黨,我們會再次崛起?!?/p> 莫里森承諾,政府將一如既往運行并加強與獨立議員合作。 2010年以來,澳大利亞4名總理先后因為遭到“逼宮”而下臺。2010年,時任總理陸克文遭工黨黨內“逼宮”,由朱莉婭·吉拉德取代;2013年聯邦議會選舉前,陸克文又在黨內權力爭奪中戰勝吉拉德,奪回工黨領袖和總理職位。不過,工黨在2013年聯邦眾議院選舉中敗給自由黨與國家黨聯盟,托尼·阿博特出任總理;2015年,特恩布爾“逼宮”成功,接任總理。近期,特恩布爾又因“逼宮”下臺。(陳立希)(新華社專特稿) |
相關閱讀:
- [ 10-19]馮志農會見菲律賓僑中學院校友會、澳大利亞平潭總商會訪問團
- [ 10-18]澳大利亞眾議院補選 執政黨面臨雙重難題
- [ 10-18]中領館吁入境澳大利亞需遵守申報規定 勿攜帶雙節棍
- [ 10-18]澳大利亞眾議院補選 執政黨面臨雙重難題
- [ 10-17]陳善光會見澳大利亞平潭總商會一行 共敘鄉情共話合作共謀發展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