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身份”不明,輔警執法常遭質疑;而“低人一等”的尷尬,又讓他們大量流失。如今,這一切都變了—— 立法賦權,輔警改革又出“深圳樣本” 編者按 輔警,也被稱為“協警”“警輔”。長期以來,職責權限不明、能力素質偏低、流失率較高是全國輔警普遍面臨的尷尬問題,在一線輔助民警執法時,還常常遭到民眾質疑。這背后凸顯的是輔警作用發揮不充分,警力又不足的矛盾。 在改革的前沿陣地深圳,一項改革在一年前醞釀而生。2017年8月,深圳市人大常委會通過《深圳經濟特區警務輔助人員條例》,這是全國首部規范輔警管理的地方性法規。深圳在全國率先破題,對輔警立法賦權。 深圳輔警改革,從推進立法到轉變用警方式,開創了國內輔警地方立法的先河,也為社會治安治理探索了新的路徑。 當了16年“治安員”,張華最大的感受是:“身份尷尬,感覺低人一等,做事情也沒有底氣。” 今年8月17日,深圳實行警務輔助人員改革后招考的首批678名輔警結束培訓,走上工作崗位。脫下黑色巡防服,換上藍色輔警制服,37歲的張華感慨:“‘治安仔’終于轉正了。” 首次從法律上明確了“我是誰” “你們這些治安仔沒有執法權,憑什么查我們的車?”“治安仔小心點,下次不要被我碰到!”……見張華要扣自己的電動車,10多名拉客司機將張華和他的同事圍住,一邊拉住車,一邊用言語恐嚇。 這是2011年張華在深圳龍華區與民警執行查扣摩托車任務時發生的一幕。面對一些民眾的抵抗、挑釁,張華直言“只能暫時妥協,等民警過來解決”。 張華的遭遇在原深圳輔警隊伍(以下簡稱臨聘隊員)中并不是個案,“低人一等”是他們的普遍感受。 “臨聘隊員發揮了很大作用,但并沒有起到核心作用——警力補充。”深圳龍華公安分局龍城派出所教導員何玉明直言。 深圳有2100多萬人口,其中非戶籍人口超過1700萬,結構比例嚴重倒掛;而全市僅有2萬民警,萬分之九的警力配備比例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警力嚴重不足。深圳市公安局輔警改革工作專班負責人方清介紹,一般來講,流動人口的管理服務工作量是常住人口的10倍左右,深圳公安民警工作長期超負荷,每月加班平均可長達170小時。 2015年7月,深圳將輔警改革作為政法工作重點工程,列入政府立法項目,將輔警改革定位為如何讓輔助人員真正發揮作用,真正釋放出現有警力。 2017年8月17日,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全國首部規范公安輔警管理的地方性法規《深圳經濟特區警務輔助人員條例》。《條例》明確了輔警的身份性質,將輔警定義為“為公安機關日常運轉和警務活動提供警務輔助支持的非人民警察身份的工作人員”。 “《條例》規定,輔警作為深圳公安機關的重要組成部分,突出輔警的地位和作用,首次從法律上解決了輔警參與行政執法的身份問題。” 深圳市公安局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谷云宏介紹。 “終于告別了‘治安仔’的稱謂。”張華感慨道,過去盡管一直在派出所工作,但身份認定上是屬于保安公司的勞務派遣人員。如今,穿上這身輔警制服,真正覺得自己是公安機關工作人員,首次有了職業歸屬感。 適度賦權是改革的突出亮點 9月13日,深圳龍華公安分局龍城派出所詢問室里,一名民警在審問一涉嫌經濟詐騙的嫌疑人,輔警趙浩則在一旁敲擊著鍵盤做筆錄。 26歲的趙浩來自山西,是首批678名輔警的一員。“培訓期間,我跟著民警學習了不同類型案件如何做筆錄,目前簡單案件的筆錄工作我都能勝任。”趙浩說。 輔警改革前,詢問筆錄需要兩名民警在場;如今普通治安案件只需“1輔+1警”配合即可,解放了警力。 “適度賦權是深圳輔警改革的突出亮點。”方清說。 《條例》規定,勤務輔警除可從事治安巡邏、交通疏導等9項一般性警務工作外,將現行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規定必須由兩名警察完成的“行政案件調查取證”“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等12項警務工作,變通為“1警 1輔”即可從事,使輔警真正成為一線執法警力的有效補充,等于置換出一半的警力。 唐鑫是龍華公安分局龍城派出所案件隊的一名民警。“過去,臨聘隊員屬于保安公司派遣人員,積極性、主動性低。”唐鑫告訴《工人日報》記者,改革后,執法有依據了,輔警積極性、主動性也提高了,會主動請教民警如何做詢問筆錄、如何進行文書制作等。 有了執法權,如何保證“履職有能力”呢? 記者了解到,在“入口關”上,輔警由深圳市公安局統一組織招聘,入職學歷在大專以上,執法勤務輔警入職學歷要求本科以上。招聘流程按條例規定,參照招警設計,開展筆試、資格審核、面試、心理素質測試、體能測試和政審等,實行“凡進必考”。 29歲的劉俊體校本科畢業,在深圳龍華區派出所當巡防員5年多了。得知輔警招聘后,他立刻報名了。 “過去是跟保安公司簽訂勞務合同,不用面試,只要身體健康就可以了;首批輔警考試要求很多,我付出了很多心血。”劉俊說。 肖劍平是龍華公安分局的輔警大隊長,他介紹,在輔警隊伍管理方面,市公安局通過建立競爭激勵、優勝劣汰的管理導向,把日常考核作為隊伍管理的重要杠桿,將輔警考核分為試用期、年度考核和月度考核,結果與薪酬調整、層級升降、獎懲、續聘、解聘等直接掛鉤。同時,規定對試用期考核、年度考核不稱職的予以解聘,及時淘汰不合格人員。 “深圳輔警改革立法賦權,使輔警真正成為公安機關力量的有力補充,能為民警減負、分憂。”肖劍平如是說。 招聘5000人報考3萬人 在劉俊看來,深圳輔警改革對于老輔警而言無疑是迎來了春天。 劉俊坦言,以前臨聘隊員工作看不到前景。“我本來計劃去年就辭職不做了,恰巧碰上改革,辭職念頭也就打消了。” 長期以來,臨聘隊員流失率較高,嚴重影響這支隊伍力量的發揮。唐鑫稱,臨聘隊伍中每年都有人員流失,10個人至少有兩個會流失。 為吸引、留住優質人才,深圳在改革中匹配輔警的職業特點、職責任務和風險壓力,建立了單獨的輔警薪酬和完善的待遇保障制度,明確輔警的職業發展規劃。 方清介紹,薪酬福利方面,輔警薪酬標準按照不低于深圳在崗職工的平均工資核定,同時實行薪級工資制,每年增加一個薪級。職業發展通道方面,設置了一至六個輔警層級,結合工作績效、德才表現、學歷層次等逐級擇優晉升,福利待遇也隨著層級晉升逐步提高,建立完整的輔警職業發展通道。 此外,待遇保障上,堅持把輔警與民警同等重視、同等對待,為輔警購買人身意外保險,給予定期健康體檢、申請保障住房、辦理入戶深圳等待遇,并將輔警優撫慰問納入深圳警察基金會管理范疇。 張華拿出手機,打開工資提醒短信給記者看。9月12日,繳納了五險一金后,張華收到稅后工資6200多元。“我們從5月開始按輔警標準計算工資,4月工資僅有3400,現在翻了一番。以前公積金只繳260元,現在繳了2000多元。” 目前,深圳市公安局先后組織了兩批次、面向全國的共5000名輔警的招聘工作,兩次招聘共吸引來自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3萬名考生報考,最熱門的崗位報考比例達到1:195。 “以立法引領改革轉變用警方式,是一次重大改革突破。深圳開展警務輔助人員地方立法,從法律層面明確了他們的身份性質和職責權限,同時進行最大限度賦權,讓輔警走向職業化規范化,體現了實事求是,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深圳市公安局局長徐文海如是說。 |
相關閱讀:
- [ 09-28]福建省立法規范行政執法行為
- [ 09-25]地方立法:吹響“沖鋒號”明確“路線圖”
- [ 09-19]龍巖市開展首部地方性法規立法后評估工作
- [ 09-13]“租房貸”亂象叢生 立法監管迫在眉睫
- [ 09-12]@所有人 好消息!個人信息保護將迎來專門立法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