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刑事法院11日聲明,將依法“繼續工作”,不懼美國方面就阿富汗戰爭所涉罪行調查發出制裁威脅。 【“不懼阻嚇”】 國際刑事法院當天在一份聲明中說:“作為一家法院,國際刑事法院將依照法治的原則和首要理念繼續工作,不懼阻嚇。” 這份聲明旨在回應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約翰·博爾頓前一天撂下的狠話。后者聲稱,國際刑事法院如果開始調查美國在阿富汗所涉戰爭罪,美方將制裁法院法官和檢察官。 國際刑事法院根據聯合國《羅馬規約》于2002年7月在荷蘭海牙設立,負責審理國家、檢舉人和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委托審理的案件,有權就種族滅絕罪、戰爭罪、反人類罪和侵略罪指控作出審判,只追究個人刑事責任。 美國政府沒有批準《羅馬規約》,時任共和黨籍總統喬治·W·布什2002年宣稱不加入國際刑事法院。 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法圖·本蘇達去年11月要求法院調查阿富汗武裝沖突中可能存在的戰爭罪行。一份長181頁的申請書寫道,“所獲情報提供合理依據,認定美國軍隊和中央情報局成員在阿富汗等地對沖突相關的在押人員施以折磨、虐待、暴行、強奸與性暴力,尤其在2003年至2004年。” 按照博爾頓的說法,如果美方人員受戰爭罪調查,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考慮禁止國際刑事法院法官和檢察官入境,凍結他們在美資產并在美國法院起訴他們。博爾頓還威脅制裁協助調查的其他國家或個人。 【后援強大】 作為國際刑事法院監督機構,《羅馬規約》締約國大會亮出“后援團”,說國際刑事法院得到123個成員以及其他國家、國際組織和民間團體“強力合作與支持”。 多個大國聲援國際刑事法院。法國外交部發言人阿涅絲·范德米爾發布聲明,說國際刑事法院必須能夠不受阻礙、獨立公正地行使權力。“法國和其他歐洲伙伴支持國際刑事法院,同它合作并從資金方面予以支持。” 德國外交部在社交媒體“推特”的賬戶說:“我們承諾支持國際刑事法院的工作,尤其在它遭受攻擊時。” 博爾頓10日指認國際刑事法院對美國和以色列等盟友是“徹底的威脅”,稱任何針對美國軍人的調查“毫無事實根據且不正當”。 美聯社報道,國際刑事法院去年11月至今年1月底共收到來自阿富汗的170萬項戰爭罪指認。阿富汗人權委員會主席西馬·薩馬爾說:“伸張正義有助于促進阿富汗和平進程。” 設在阿首都喀布爾的“過渡司法協調小組”幫助不少人向國際刑事法院申訴。這一法律團體的成員伊赫桑·卡內認為,一些反政府武裝人員被抓獲后遭到虐待,獲釋后加入塔利班組織,更多是為復仇而不是出于意識形態。 卡內說:“如果他們覺得獲得公道,或許會停止戰斗。”(陳丹)(新華社專特稿) |
相關閱讀:
- [ 08-29]美國制裁伊朗違反條約?伊朗將美告上國際法院
- [ 08-20]展新機添裝備 不懼美國制裁伊朗再秀肌肉
- [ 08-17]美國制裁下的“三國策”
- [ 08-16]土耳其出拳反擊美國制裁 美土盟友關系到了斷裂點
- [ 07-09]伊朗官員說石油出口未受美國制裁威脅影響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