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10日電(楊雨奇) 第34個教師節來了!不少學生和家長們都在今天向老師們道了聲“辛苦”。可如今,老師們的辛苦程度似乎又增加了不少。 現在,家長微信群已經成為老師課外工作的重要陣地。不過,本用于方便家長和學校溝通的渠道,已成為老師的隱形負擔,不少老師感嘆:“自從進了微信群,每天都是家長會!” 班主任吐槽:家長群信息一直在刷屏 在北京一所中學當初中班主任的劉明,覺得自己最近得了“手機恐懼癥”。這是因為,他的微信總有點不完的未讀信息。 原來,這些成指數上升的聊天記錄,都來自劉明所在的班級家長群。“有時候發一條學校通知,家長就轟炸式回復。一會兒一條,微信一直蹦。”劉明感慨。 有類似經歷的,還有在甘肅平涼某幼兒園做老師的趙娟。她告訴記者,老師每天都要在群里把小朋友吃飯的照片、學校通知等內容發送到家長群里。 家長們看到消息后,就會在下面跟風回復“謝謝老師”、“老師辛苦”等客套話。 “我很感謝家長們對我工作的支持,但每個家長都發一句,反而讓后來的家長看不到重要信息了,所以我希望家長們少發。”趙娟說。 當然,這還只是其中一種情況。更讓趙娟郁悶的是,不少家長會在群里發廣告或者各類點贊、轉發抽獎等信息。 趙娟說,有時候十多分鐘沒看手機,再一看微信,未讀消息就過百了。結果點開看,全是家長們在群里聊些瑣事,或者發些廣告宣傳。 如何還手機清凈呢?在廣州一所中學做班主任的黃伊老師,就和年級其他班主任老師一起,商議出一份群規。這份群規明確要求:“群內不得發任何與班級和孩子無關的信息,如廣告、投票、紅包等。” 此外,群規還專門規定,班主任發送消息后,如無特殊注明收到回復,則不必回復。 每天數十次為家長直播“校園生活” 閑聊的微信轟炸著老師的手機,但他們的家長群負擔還遠不止這些。 “家長放心,寶貝們開始上課啦”、“孩子進入午睡時間啦”、“我們在室外玩游戲啦”……這些在幼兒園里平凡不過的日常,陳宏每天都要錄制短視頻,發送到家長群里。 陳宏是南昌市一所幼兒園的班主任,上課之余,她每天花精力最多的事情,就是追著孩子們拍短視頻。 “從孩子進園到放學,從教室里到教室外,我幾乎是跟蹤拍攝,一天要在家長群發至少10個短視頻,讓家長們知道自己孩子在幼兒園里的情況。”陳宏說。 但這些工作,很多家長們覺得還不夠。“沒有在視頻里看到我家孩子”,是群里家長最經常給出的反饋。無奈之下,陳宏得專門去找到這位家長的孩子,再拍一個視頻發給家長看。 “若是忙的顧不上,有些家長就私聊我,說沒看到孩子著急。”陳宏說,這樣刻意提醒她“現場直播”的微信,隔三差五就會來一波。 相比于陳宏,在廣州的黃老師稍微輕松點。她在群里被“赦免”拍視頻,只用不時發點學生照片就行。 于是,和陳宏一樣,黃老師也得在上課前、學生午睡時、做課間操的時候拍照片,實時發送給家長看。“有時候學生去上體育課,我也要跟著去一趟,給家長拍孩子上體育的場景。” 家長群里的溝通 老師說話也要謹言慎行 相比于為孩子拍照片和視頻的任務,更讓老師頭疼的,是在群里和家長溝通得“語言平和,拿捏準確”。 劉明老師,就常為聊天問題感到頭疼。他說,文字留在微信群里,就成了證據,每個老師都知道要謹言慎行。 他講起班里數學老師在群聊時被“怒懟”的經歷。 一名學生的數學成績有所退步,數學老師在群里@了孩子家長,提醒家長孩子數學下滑,要多注意點。 本是一句善意提醒,可誰曾想,孩子的爸爸來了氣,在群里回應數學老師:“我孩子那么聰明,成績下滑是老師的問題。沒有學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面對家長的“玻璃心”,劉明說,老師們不得不注意自己的遣詞造句,在群聊時把握分寸,照顧到每位家長的面子,謹言慎行很重要。 為了避免這個問題,黃老師的聊天群規里也寫明:“家長不得在群內咨詢孩子的表現,有需要請電話或到校交流。”幾位班主任私下也約定好,只在群里發學校的公告和班級事物,絕不就個別學生情況在群里做任何討論。 幼兒園出聊天規則,還家長群本來模樣 家長微信群是把雙刃劍,它的存在拉近了學校和家庭的距離,降低了老師和家長溝通的成本。但沒有規則不成方圓,要營造良好的聊天環境,無論老師還是家長,都不能在網絡世界做“戲精”。 這不,大連一所幼兒園就專門為微信家長群立了9條規矩。據媒體公開報道,這9條規定中寫著:教師在上班期間專注于帶孩子進行活動,無法隨時與家長進行交流;家長請盡量選擇中午或教師有空的時間交流,若有事請私信留言,等等。 這份規定還特別說明,切忌在微信群中出現大量奉承拍馬的行為,不僅會引起他人的不適,也會讓老師覺得比較尷尬。 其實,作為“靈魂工程師”的教師們,忙于三尺講臺已經不易。在和老師溝通時,不妨多一份諒解,多一份支持。家長與老師并肩作戰,才能真正實現家校聯盟,讓孩子學有所成。 而來自每個家庭對老師的尊重,或許才是教師節送給老師最好的禮物。(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 |
相關閱讀:
- [ 09-09]幼兒園男教師:為學前教育注入“陽剛之氣”
- [ 09-09]“全能教師”李棽:100%滿意度是這樣來的
- [ 09-08]教師節,不要用“江湖”的方式回報老師
- [ 09-07]以教師為本讓尊師重教成為新時代風向
- [ 09-07]福建舉辦新教師入職宣誓暨省特級教師評選30周年紀念活動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