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車從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市中心沿主干道蒙巴薩路向東南行駛十幾公里,一座嶄新的銀灰色火車站映入眼簾。這便是由中國企業承建和運營的蒙內鐵路上的明珠——內羅畢南站。這座現代化車站設計前衛,充滿動感。肯尼亞總統肯雅塔說:“它的美在于其對未來肯尼亞繁榮的承諾。” 2017年5月31日開通的蒙內鐵路,是落實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和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十大合作計劃”的重要早期收獲。它連接著內羅畢和東非最重要的港口蒙巴薩,是中非“三網一化”和產能合作的標志性工程,被稱為肯尼亞的“世紀鐵路”。 在蒙內鐵路開通一周年之際,本報記者來到內羅畢南站,乘坐列車前往蒙巴薩,感受蒙內鐵路開通一周年以來,為這個國家和人民帶來的巨大改變。 “總統稱贊我們是‘國家驕傲’” 二樓候車大廳寬敞整潔,設施完備,毫不亞于國際一流的空港候機樓。陽光透過落地玻璃窗灑在長椅上候車的旅客身上,巨大的液晶顯示屏提醒著旅客車次和時刻,其正下方則是一排嶄新的智能檢票閘機。身穿制服的乘務人員在緊張有序地忙碌著。 蒙內鐵路是肯尼亞獨立以來最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設時期有4萬多肯尼亞人在蒙內鐵路項目工作,當地員工占比超過90%。目前,有超過1500名當地人參與蒙內鐵路的運營。因為蒙內鐵路,他們不僅找到了好工作,而且過上了更好的生活。 身著紅色制服的22歲女乘務員蘇麗·姆瓦卡,長相甜美,熱情干練。“成為蒙內鐵路的一分子是我的夢想。工作一年來,我的人生軌跡改變了。”姆瓦卡家在蒙巴薩,家里有5個兄弟姐妹,最小的妹妹還在上學。“現在我的收入是過去的3倍,家里的居住條件改善了很多,前不久我們新租了一間更大的房子,我想很快我們家就能住上自己的新房子。蒙內鐵路還讓我有機會前往中國學習,這讓我大開眼界。中國人專業、高效、準時的精神也影響著我。感謝中國!” 經過嚴格的層層選拔,愛麗絲成為肯尼亞歷史上首批女火車司機之一,去年1月至3月到中國寶雞接受了火車駕駛培訓。起初,連父親都不相信身材瘦小的她能開火車,直到看了她駕駛火車的視頻才相信這是事實。愛麗絲告訴記者:“在肯尼亞歷史上,還沒有女火車司機。蒙內鐵路通車那天,肯雅塔總統稱贊我們是‘國家驕傲’。感謝中國,感謝蒙內鐵路,讓我們成為肯尼亞歷史的書寫者。” 一身藍色制服的列車長哈里森·基曼高大帥氣。他曾在山東師范大學學習中文,回到肯尼亞后參加蒙內鐵路公司的培訓,成為了一名列車長,現在管理著6個班組。“最大的變化是在管理水平上。蒙內鐵路是百年來肯尼亞建設的第一條鐵路,肯尼亞本國的管理人員相當短缺。來自中國的師傅們手把手教我們管理知識,讓我們對車輛管理、線路運行、服務細節等有了更系統和深刻的認識,我自己的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 “這一切完全超乎我的想象” 下午兩點,在東風型內燃機車牽引下,這列由中國中車制造的火車準時駛出內羅畢南站,向肯尼亞第二大城市蒙巴薩駛去。蒙內鐵路是集設計、施工監理、融資、裝備采購和運營管理為一體的“中國標準”全產業鏈項目。2017年5月,中國路橋與肯方簽署10年運營及維護合同,把中國鐵路的管理經驗引入非洲。 記者所在的車廂基本滿員。有的乘客在看書,有的跟同伴聊著天,有的在靜靜欣賞著東非高原郁郁蔥蔥的景致。行駛中的火車平穩安靜,鄰座有位不滿周歲的小寶寶從上車開始就在媽媽的懷抱里酣睡。列車員介紹,蒙內鐵路通車初期沒有那么多乘客,但如今幾乎總是滿員,高峰時段甚至一票難求。 31歲的邁克爾·穆特吉是政府工作人員,這是他第一次乘火車出行。“蒙內鐵路不僅準時而且高效,同公路交通相比更加安全,乘客還可以欣賞沿途國家公園的美景,這一切完全超乎我的想象,圓了我長久以來的火車夢。”他拿著自己的華為手機給記者看,“我們非常享受與中國的合作。我用著華為手機,坐著中國制造的列車。中國產品高標準、高質量,當人們看到蒙內鐵路,就知道這是中國品牌。” 在信息技術公司工作的特里梅尼愜意地靠在紅色的椅背上對記者說:“由于工作原因,我每月往返一次內羅畢和蒙巴薩。之前我主要乘飛機,也曾自駕,但都不太方便。現在不一樣了,旅行成了一種享受。蒙內鐵路列車的座椅空間很大,列車行駛非常平穩,你看,在旅途中我還能用筆記本電腦處理不少工作上的事情呢!” 蒙巴薩的建筑商人姆旺戈拉對本報記者說,由中企運營對蒙內鐵路長遠發展很重要,因為中國擁有發達的鐵路網絡以及成熟的鐵路運營經驗。他強調:“從商人的角度看,蒙內鐵路是東非鐵路網的第一步,未來當鐵路延伸到烏干達甚至布隆迪,將整個東非連接起來,貨物運輸成本將顯著降低,這對于整個東非一體化進程將有標志性意義。這是東非互聯互通的第一步,我相信有了鐵路,未來會更好,東非的經商環境會更好,我的生意也會越做越大。” “鐵路開通激活了發展動力” 列車在東非高原溫煦的陽光下穿過原野村莊。經過沿途新建的車站時,基曼說:“鐵路開通激活了發展動力,許多商人聚集于此,未來這些車站會成為當地新的商業中心。” 一列火車從旁邊交會而過。基曼告訴記者,那是從蒙巴薩港開往內羅畢的貨車。目前蒙內鐵路每天開行4趟貨運列車,鐵路局計劃到2018年底將這一數字提高到12。 作為東非第一大港,蒙巴薩港是連接東非地區和印度洋的重要交通樞紐。2016年該港吞吐量達2736萬噸。蒙內鐵路開通前,港口貨物主要靠公路等運輸。由于運力有限,貨物壓港現象不時發生。 道路通,百業興。中國交建肯尼亞標軌鐵路項目執行總經理任文峰告訴本報記者:“蒙內鐵路通車后,貨物運輸時間從原來10多個小時縮短至4個多小時,物流成本降低40%以上。鐵路建設拉動了肯尼亞國內生產總值1.5%甚至2%的增長,更為關鍵的是,通過鐵路形成了包括港口在內的全產業鏈發展。” 肯雅塔總統在國情咨文中說:“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大約有70萬人次乘坐蒙內鐵路的列車。蒙內鐵路貨運服務也得到大幅提升,起初每月可運送22345噸貨物,現在每月可運送213559噸。”他盛贊蒙內鐵路項目是“肯尼亞有史以來最具雄心壯志的基礎設施項目”。 肯尼亞鐵路局局長馬伊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蒙內鐵路等新完成的大項目讓肯尼亞經濟實現了超預期的快速增長。“毫無疑問,蒙內鐵路和沿線的經濟走廊,正為肯尼亞經濟騰飛注入燃料。外國投資涌入,激活了肯尼亞的經濟潛力。商人們在鐵路沿線設廠,更便捷地將產品運輸到肯尼亞大中城市和周邊國家,還可以通過蒙巴薩港出口到世界各地。肯尼亞在中國的幫助下實現了基礎設施的革命性變化”。 列車在暮色中抵達終點站蒙巴薩。印度洋潮濕的海風迎面吹來,旅客們精神一振,有些人興致勃勃地掏出手機跟列車玩起了自拍。 蒙巴薩火車站的候車大廳里,有一座中國明代航海家鄭和的半身塑像。600多年前,鄭和揚帆遠航,先后4次抵達肯尼亞東海岸,播撒下友誼的種子。古絲綢之路“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絕于途”的情境,在今日蒙內鐵路上有了嶄新呈現,中非合作的春風不斷送來經濟繁榮的新希望。(記者:劉仲華王云松 裴廣江 李志偉 呂 強) |
相關閱讀:
- [ 05-29]中企承建外高加索地區最長鐵路隧道實現貫通
- [ 05-22]中老鐵路正洞掘進最長隧道突破千米大關
- [ 05-16]美國迎來首個鐵路華工紀念日
- [ 05-16]通訊:中國造亞吉鐵路促地區互聯互通
- [ 05-15]提前發車25秒 日鐵路公司致歉:這種錯誤不可原諒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