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7日,習近平參加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當看到93歲的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譽所長黃旭華和82歲的貴州省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站在代表們中間,習近平握住他們的手,請他們坐到自己身邊。兩人執意推辭,總書記一再邀請,最后兩人在總書記身邊坐下。 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科院院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級科學顧問于敏院士獲最高科學技術獎。習近平彎下腰向坐在輪椅上的科學家頒發獎勵證書,并同他熱情握手,表示祝賀。習近平這一“禮遇”老一輩科學家的畫面讓人印象深刻。 高科技人才是一個國家不可多得的稀缺資源,也是國家競爭諸多要素中的關鍵因素。發現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成為各國國際競爭的重要內容。 習近平除了在細微處關心、關愛人才,還部署推進了一系列制度措施保障科技人才的切身利益。 2016年5月,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把《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落到實處,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今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對現行人才評價標準進行系統科學分類,對不同類型人才不再是“一把尺子量到底”。 隨著人才培養制度不斷完善,我國對人才的吸引力持續增強。根據教育部數據,2016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約54.5萬人,留學回國人員約43.3萬人,回流率達到79.43%。根據人社部2016年數據,2009-2015年我國人才引進總數達4.4萬人。2016年,全國已經有留學人員創業園321個,6.7萬名留學人才在園創業。 扎實創新之根 讓科技強國“樹高葉茂” “創新”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發展理念之一,也是習近平在各個場合講話中提到最多的話題。關于科技創新,習近平在今年兩院院士大會上提出了如何在自主創新的基礎上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 ——樹高葉茂,系于根深,矢志不移自主創新:要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敢于走前人沒走過的路,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要堅持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科技創新,積極主動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提高國家科技計劃對外開放水平,積極參與和主導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工程,鼓勵我國科學家發起和組織國際科技合作計劃。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如何實現發展動能轉化,如何讓經濟增長更優質更高效? 2014年5月,習近平在上海考察時強調:“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 “到2020年時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時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使我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習近平在2016年“科技三會”上指出。明確的大方向,清晰的時間表。在習近平的大力推動下,中國制造2025、共享經濟、快捷支付、房屋短租、知識服務平臺……一大批有代表性的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更為人民生活帶來便利。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 除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習近平還深入一線企業工廠,考察企業創新情況、號召企業員工自主創新,鼓勵推出一系列制度措施激發企業員工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