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洋科考49航次第二航段發現三處熱液異常 當地時間12日上午8時30分左右,陣雨過后的毛里求斯路易港彩虹高懸。執行中國大洋49航次科考任務的“向陽紅10”船在這里緩緩靠岸。這標志著,中國大洋49航次科考第二航段圓滿收官,第三航段即將起航。 “向陽紅10”船去年12月6日從浙江舟山出發抵達印度洋執行科考任務,計劃于2018年8月12日結束,共分五個航段進行。其中第二航段于今年2月3日從路易港出發,全航段歷時41天,實際航行約2300海里。這個跨越春節的航段雖兩次遭遇臺風,但依然成果豐碩。 “該航段在西南印度洋合同區內發現了三處熱液異常,三個已知礦化區范圍獲得擴展。”中國大洋49航次科考第二航段首席科學家陶春輝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除此之外,第二航段實現了“潛龍二號”無母船值守作業模式創新應用,并創造了開展西南印度洋海底微地震調查以來的多項紀錄。 2011年,我國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簽訂《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資源勘探合同》,這是國際海底管理局在全球洋中脊簽訂的第一份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根據合同,我國在位于西南印度洋的國際海底區域內獲得1萬平方公里的勘探礦區。這就是陶春輝提到的“合同區”。該合同規定,2019年中國需完成50%的區域放棄,即至少放棄申請到的1萬平方公里勘探礦區中的一半。 作為空前綜合的業務化航次,中國大洋49航次科考搭載了包括西南印度洋脊典型熱液生態系統環境基線調查、印度洋熱液區生物基因資源調查等10項科考任務。而最為重要的任務之一,便是在該合同區域基本圈定礦化異常區、礦化區等并開展資源評價,為完成勘探合同義務提供支撐。 “截至第二航段,西南印度洋合同區礦化異常調查工作進度已達到90%。”同時擔任本航次首席科學家的陶春輝告訴記者,由于明年是該合同履行的重要節點,因此中國大洋49航次科考尤為關鍵。他期望,接下來的航段能夠基本完成合同區礦化異常調查工作。 在陶春輝看來,中國對這份合同的履行,有望為國際海底多金屬硫化物資源勘探和資源評價提供示范,為國際海底區域資源開發活動貢獻中國智慧。 記者了解到,“向陽紅10”船靠港的幾天時間內,將完成第二、三航段科考隊員任務交接、設備交接、人員生活補給等工作。隨后第三航段將正式起航。(記者 劉園園) |
相關閱讀:
- [ 02-08]中國第五個南極科考站正式選址奠基
- [ 02-03]中國南極中山站度夏科考順利完成
- [ 02-01]法國明星科考船4月訪問廈門 將向公眾開放參觀
- [ 01-30]“海洋六號”完成2017年深海科考任務返航
- [ 01-24]中法科考隊在廣西發現盲魚盲蝦等罕見生物
- [ 01-22]“實驗3”號科考船上的“巴鐵”科學家
- [ 01-14]舌尖上的南極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