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外賣小哥送外賣。 中新社記者 劉占昆攝 外賣網上價格遠高于店內價格 店員:原價賣虧死 央廣網北京1月21日消息(江蘇臺記者 王德儉 淮安臺記者 陸璇)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現如今點外賣的人越來越多,幾大外賣平臺也不斷推出“紅包返現”和“滿減”等優惠活動吸引人們消費。不過,記者調查發現同樣的食品,店里的價格要比網上低很多,這是怎么回事呢? 記者在一家外賣平臺上發現,不少商家推出的優惠力度非常大,比如滿30元減15元,部分商品3折、4折優惠等。如此大的打折力度往往讓點餐的消費者十分心動。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記者來到一家參與外賣平臺的某快餐店,發現同樣的商品,店里的價格要比網上低很多,即使算上打折優惠,線上一份22元的套餐,店里只要十幾元便可以買到。 某飯館店員表示:“每個商家都有這么回事,你不能按原價賣,按原價賣我們賺不到錢,所以必須要打折,打折顧客那邊(看上去)便宜,我們這邊美團上也有(優惠),但美團要拿我們點回扣,要按(原價)賣我虧死了。”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由于外賣的價格虛高,即便打完折,費用還是要高過堂食,這些優惠的手段更多只是吸引人的噱頭而已。之所以外賣的價格較貴,是因為商家每送一單都要支付給外賣平臺一定的提成,這部分成本自然而然就被轉移到消費者身上,這已經成為行業的“潛規則”。提成大部分歸平臺所有,少部分會返還給外賣送餐員。除了價格虛高,還有一部分商家采用了另一種手段,即克扣外賣的份量。 某飯館店員介紹:“外賣肯定少,外賣要多又不劃算。” 記者:抽你們多少個點呢? 店員:20元(抽)將近4元。 記者:抽你這個點? 店員:對,差不多4塊錢就不賺什么錢了。 記者:等于說你分量上不削減,你就虧? 店員:對,不賺錢干嘛要做。燒的菜一樣,如果一分錢不賺干嘛備這道菜,不如不備了。 記者在街頭采訪了多位市民,他們反映,手機外賣確實給他們帶來了很大方便,但他們大多都沒有具體關注過平臺商品價格和實體店價格的差距。對此,他們也有著不同的看法:“價格稍微高一點可以接受,因為外賣圖的是一個方便。”“其實商家應該把這個告訴我們,讓我們有所選擇,讓消費者明明白白地消費。” 面對這樣的“潛規則”,法律人士指出,價格法明確規定了經營者銷售商品提供服務,要明碼標價。如果外賣的價格高過堂食,一定要以顯著的方式提醒消費者注意。像這樣先漲價再打折的行為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涉嫌價格欺詐。江蘇淮安群匯律師事務所律師金文表示:“誠實信用是法律對整個社會的基本要求,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在商品交易過程中,消費者享有知情權、公平交易的權利。而線上線下餐飲服務不同標、不同質的現象,這種做法是對消費者不公平的,應視為虛假促銷的行為,應該依法對平臺和商家進行處罰。” 金文認為,作為一個新興的經濟業態,暫時還缺乏具體的規范來約束網絡外賣平臺。他建議相關部門要加強監管,外賣平臺方面應該想辦法促進多方共贏。“首先應該加強對電商及線上線下的監管,相關部門像工商、發改委、食藥監都可以對電商平臺進行約談,要求平臺自律約束商家,并對商家違規行為進行處罰。第二平臺和商家要合理協調利益的分配,能夠達到平臺、商家、消費者多贏的局面。” |
相關閱讀:
- [ 01-12]福州大學生打造“食堂外賣網上平臺”
- [ 01-08]河南 冰天雪地 一份外賣引發愛心接力
- [ 12-28]消費者給差評遭騷擾 外賣平臺差評機制緣何形同虛設
- [ 12-25]氣溫下降拉動外賣消費 福州餐飲店“外冷內熱”
- [ 12-19]總感覺外賣比堂食少?調查:10份外賣8份分量少于堂食
- [ 11-25]每天消耗6000萬個塑料餐盒 外賣垃圾環保問題受關注
- [ 11-22]新規為百萬商戶劃紅線 能否管住網上“黑心餐”?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