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銀監會官員:金融監管分類應根據風險實質而非機構名稱 中新社北京12月16日電 (記者 王恩博)金融科技創新在中國發展迅速,隨之而來的混業經營等風險也引起監管層關注。中國銀監會國際部主任范文仲16日在北京表示,金融監管分類應根據風險實質劃分,而非機構名稱。 范文仲在當天舉行的第二屆金融科技北京峰會上作如上表示。他認為,金融創新使金融業社會化程度上升,風險也進一步積累。“盡管信用風險有所降低,但交易風險、流動性風險,以及其它道德倫理問題依然存在,且被技術原因放大。” 從叫停ICO(首次代幣發行),到明令禁止網絡借貸領域各類違法違規現象,今年以來中國官方在支持金融科技發展的同時,也加強了監管力度。 談及金融科技未來監管思路,范文仲表示,監管理念要跟上技術發展,相關方面應按照金融機構的風險實質進行監管。“凡是具有社會化集資性質的(機構)就要有比較嚴格的準入標準,有隱性顯性收益承諾的就要有風險承受能力,同時要有流動性規則,這跟你叫什么名稱沒有關系。” 對于外界擔憂監管過嚴可能抑制創新,范文仲表示,監管方將把握好創新和風險管理的平衡。例如,在金融機構初創期監管標準可適當放松提供試錯空間,一旦該機構規模做大便應實施嚴格監管。 他進一步指出,金融科技監管還要鼓勵競爭、防止壟斷。尤其部分涉及金融交易數據分析的社會化平臺,監管方應保證其開放透明。 “我們一定要防止那些歷史上出現過的金融亂象,以科技的名義改頭換面、卷土重來。”范文仲提醒,部分所謂“金融創新”實質上是非法集資、龐氏騙局和泡沫經濟的變體,監管方對金融科技不一定要“一刀切”,但應把握基本原則,分清什么是有益的創新。(完) |
相關閱讀:
- [ 12-12]綠色金融媒體調研活動走進廈泉
- [ 12-10]3100萬青年通過“志愿中國”信息系統作出守信承諾
- [ 11-27]手機應用程序讓你“每天都是發薪日”
- [ 11-17]強監管與促改革齊發力 一行三會多策力推金融回歸本源
- [ 11-16]外媒:別讓全球復蘇夭折
- [ 11-13]拒絕身邊的金融風險:消費貸,跑得穩才能跑得快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