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規企業難與小作坊競爭 廢棄手機不能進入規范回收渠道,流失的不僅是個人隱私,還有寶貴的金屬資源。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有種類繁多的金屬,包括金、銀、銅、鋁、稀土金屬等,而且電器電子產品所含金屬的品位高,能達到原生礦的10倍以上。 四川省中明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公司近年來開始從事廢棄手機零部件的拆解和深加工。該公司總經理彭冰說:“根據我公司經驗,一部廢棄手機中含有11克銅、0.15克銀、0.025克金和0.008克鈀,另外從手機鋰電池中還能回收鋰。” 廢棄手機的循環鏈條涉及回收、拆解、加工、重新流入市場等環節,因為缺乏官方統計數據,行業成本一直難以測算。彭冰介紹,作為一家從事手機循環經濟的正規企業,一部廢棄手機的全產業鏈條循環成本約16元。 目前,手機雖然納入《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2014年版)》,但是從事廢棄手機拆解利用的企業,并未納入國家廢棄電器電子拆解處理產品基金補貼的企業名單。 溫宗國認為,正規企業從事廢棄手機循環利用的成本,遠高于個體小作坊和非法企業。“正規企業從事手機拆解、深加工等,首先要繳納17%的增值稅,還要負擔員工的薪資和保險,環保投入也比較高,這與小作坊和非法拆解企業相比增加了許多成本,在市場上沒有競爭力。” “目前廢棄手機拆解沒有相關補貼,如果國家給予補貼將更有利于廢棄手機資源再生利用行業走向規模化、產業化發展路子,才更有發展前景。”彭冰說。 線上回收或是出路 四川省中明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公司所回收的廢棄手機,上游賣家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主要依靠小商小販、手機銷售和維修商家,還有一部分來自互聯網企業。 溫宗國把社會上從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等再生資源回收的個體勞動力稱為“流動回收者”或者“拾荒者”。“他們是整個循環經濟鏈條前端的重要組成,也是電器電子垃圾回收的主要力量,他們通過回收廢棄物資獲得收入,通常只是簡單分揀、打包和流通,該環節本身對環境影響比較小。” 根據這位清華大學教授的調查估算,我國再生資源回收的從業者規模龐大,“流動回收者”和“拾荒者”估計有1200多萬人,回收企業10萬多家。其中許多小商小販往往樂于回收高附加值的廢棄手機,但是其回收后不是流向規范的拆解企業。 中明再生聘用近300名員工進行廢棄電器拆解,人均年可拆解廢棄手機4萬多部。彭冰說,通過前期市場調研,該公司在西部地區每年可回收廢棄手機2000多萬部,為此該公司建成了一條年處理1100萬部廢棄手機資源的生產線。 按照溫宗國給出的數據,即便該公司年處理的1100萬部廢棄手機就是全部的“2%”,廢棄手機的整體規模也已經超過5億部。然而,彭冰坦言,中明再生的年處理廢棄手機數量,遠不能代表這“2%”。 溫宗國建議,城市發展過程中應該為廢棄電器電子設立簡易規范的回收站點,例如可以在社區或者大型商超配置回收設施、提供回收站信息服務平臺,提高回收的便利性和針對性,并對手機的個人信息從技術上進行徹底清除,從而提高廢棄手機進入規范回收體系的比例。 從2017年開始,換換優品與四川中明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公司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前者從線上回收的手機中有25%屬于無法二次銷售機,它們會被運送到后者的正規工廠進行拆解和深加工。 |
相關閱讀:
- [ 11-29]海口“廁所革命”下大功夫 手機上網找“方便”之處
- [ 11-28]不看手機覺得不安心?“電子溜號”拖垮生產力
- [ 11-27]特稿:世界指尖上的“深圳芯”
- [ 11-27]體驗無人餐廳:手機點菜買單 無服務員告別排隊
- [ 11-26]開車打手機致交通違法行為攀升 你開車會玩手機嗎?
- [ 11-23]湖北患癌村醫堅守救護一線 7年看病4萬余人次
- [ 11-23]用時三年成第一品牌 中國手機贏得印度市場青睞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