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3日電 據外媒報道,60年前的今天,一只狗飛向了太空。這就是被記錄為最早的動物“宇航員”萊卡(Laika)。當時,萊卡搭乘直徑2米、重量504公斤的蘇聯人造衛星“史普尼克2號”進入地球軌道。 萊卡的脈搏、呼吸、體溫等被實時傳送到地面控制塔上。據悉,史普尼克2號在距離地面1500公里高的宇宙軌道上,以每秒8公里的速度運行,每隔1小時42分鐘繞地球一周,萊卡在一周的飛行后,用之前準備好的藥物結束了生命。 據報道,因為當時還沒有發明將人造衛星返送回地球的技術,因此萊卡的死亡是預料之中的事情。為在宇宙中生物的身體變化提供寶貴信息的萊卡,實際上是因高燒、缺氧、壓力等,在進入軌道后5至7個小時之后就死了,這一真相直到2002年才遲遲對外公開。 從萊卡開始,許多動物被送往太空。它們提供的信息,確認了在宇宙空間可以生存的可能性。隨著技術的發展,開始有動物平安歸來。1960年蘇聯的史普尼克5號在載著貝爾卡和斯特雷卡拉這兩條狗繞地球17圈后返回地球。得益于此,第二年4月人類首位宇航員誕生了。尤里·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宇宙飛船成功進行了宇宙飛行。 以狗和猴子為主的實驗動物種類在國際宇宙空間站建成后變得更加多樣。它們主要用于進行在無重力、強烈的放射線、寒冷等宇宙的極限環境中,生命體會受到怎樣的影響的探測研究。嚙齒類動物為掌握無重力狀態下的肌肉受損現象;魚的透明皮膚為掌握宇宙放射線對內部器官產生的影響方面做出了貢獻。2007年,名為“Nadezhda”的母蟑螂在12天的宇宙生活中,成功“懷孕”,返回地球后成功使其孵化了33只小蟑螂。 今年6月,美國加利福尼亞桑福德-伯納姆-普利貝斯醫學發現研究所(SBP)研究小組利用美國宇宙開發企業Space X的宇宙飛船,將1800只果蠅送往國際宇宙空間站。這是為了解決宇宙環境是否會引發基因突變,使其世世代代傳下去的疑問。 如果果蠅在宇宙空間中產卵,就可以確認從誕生到死亡,一生都在無重力環境下度過的果蠅的狀態。 SBP教授卡倫·奧科勒表示,“果蠅在遺傳基因方面與人類相似,因此對類推宇宙環境會對人類的遺傳產生何種影響是有幫助的。計劃研究結束太空旅行的果蠅的后代,以此掌握宇宙環境在世代繁殖過程中對生物產生的影響。” |
相關閱讀:
- [ 11-02]美研究稱長期太空任務會使宇航員大腦受損
- [ 10-30]英宇航員用自己的考試題考網民 獲1000名網友點贊
- [ 10-17]指尖陀螺在太空里怎么轉?空間站宇航員告訴你
- [ 10-06]美副總統:美國宇航員將重返月球
- [ 09-30]英宇航員:讓同性人士執行火星任務 男女混編易違規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