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受“3·11”大地震襲擊的核電爐慘景仍在 “前所未有”的安全規定——已跟國際反恐掛鉤 坦率地講,收到采訪邀請后,《環球時報》記者內心非常糾結。這是一種與生命、與職業追求牽連的糾結。福島第一核電站方面表示:“去年,我們邀請了130多家媒體前來采訪,邀請了1萬多名日本人和外國人前來參觀。外國人特派員俱樂部和記者中心也曾為我們組織過外國記者的采訪。但這次我們只邀請了《環球時報》的中國記者前來采訪,原則是‘采訪過程中安全第一’。” 《環球時報》記者此次采訪,事先接到對方列明的各種嚴格要求和規定。首先,能夠帶進核電站內的物品,僅限于事先申請報備的照相機、攝像機及采訪工具(筆記本、錄音筆、便攜式放射性測量儀等)。其次,須隨身攜帶身份證件,進站時要出示;不能穿半袖、七分袖、短褲、裙子、高跟鞋。 來訪者還被告知:在核電站內采訪,會受到一定程度的輻射,請做好心理準備。第一,采訪一天的最高輻射量,不會超過100微西弗。100微西弗相當于從東京飛往紐約的單程的輻射量。第二,采訪當天,會有工作人員隨行測量,一旦輻射量超過70微西弗,無論如何,都請立即結束采訪。第三,為保護您不受輻射,請務必按規定路線行走。 此外,原則上,一個采訪小組只允許攜帶一個攝影器材,禁止使用全景相機、魚眼相機、無人機搭載相機等特殊攝影器材;為防止電波干擾放射性物質的防護以及測量,核電站內禁止使用無線對講機;出于安全考慮,核電站內禁止使用照明器材、三腳架;進入核電站前,為攝影器材做好防輻射保護,罩上防雨套或纏上保鮮膜等。對攝影以及拍照也有規定:核電站內部分地區禁止攝影;采訪期間及采訪結束后,工作人員會確認相機里的內容,如發現有禁止攝影地區的照片,會立即刪除。 《環球時報》記者不厭其煩地列出這些要求和規定,一方面是想說明福島第一核電站在關照“安全”上的細致用心;另一方面想說明離開了這些要求和規定,“安全”也將失去。福島第一核電站方面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之所以這樣嚴格要求,不僅僅是考慮到記者本身的安全,也是出于國際反恐的需要。記者看到,入口處有這樣的標語:“伴隨著國際反恐形勢,正在強化實施警備”“注意,你身邊可能就有恐怖分子”。 |
相關閱讀:
- [ 09-18]日政府欲打破福島事故后禁令 新建下一座核電站
- [ 09-12]日本伊方核電站1號機組反應堆報廢作業啟動
- [ 07-31]日本著手修改能源計劃 核電站新建和改建成焦點
- [ 07-24]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底部首次發現疑似核殘渣
- [ 07-20]日本確認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損失嚴重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