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巴黎9月17日電 通訊:中法文化在建筑上的精妙融合——記中國駐法大使館遺產日首次開放 新華社記者張曼 中國駐法國大使館17日首次參加歐洲文化遺產日活動并對公眾開放,3600余名法國當地民眾前來參觀歷史悠久的使館建筑,驚嘆于中法文化在建筑上的精妙融合。 中國大使館今年4月從位于巴黎八區的喬治五世大街11號遷入巴黎七區的木樨街20號新館,新館由法國歷史文化遺產孟德斯鳩公館、行政樓、花園和庭院組成。孟德斯鳩公館始建于1778年,于1945年被列為法國歷史文化保護建筑。 據悉,中國政府于2010年12月購得新館房產,并于2014年正式動工改造。中法兩國能工巧匠保護性的改造和修復,使得這棟古老建筑煥發出新的活力。為全方位展示孟德斯鳩公館的魅力,使館聘請法國專家進行設計,采用了與18世紀建筑風格協調統一的室內配飾與家具,同時邀請中國美術學院及故宮博物院專家進行藝術品的策劃與創作,精心修復館藏文物,為建筑增添迷人的中國元素。 首次開放的中國大使館頗受法國民眾歡迎,公眾參觀從早上9點開始,不少民眾提前兩三個小時就前來冒雨排隊。中國駐法大使館邀請了負責使館內部裝飾的法國設計師進行現場講解,鋼琴家現場演奏中國民歌,以便參觀者能充分了解使館建筑修復及裝飾理念,并感受中國文化。 幾乎所有參觀者都對修復工程贊嘆不已,認為如今的孟德斯鳩公館體現了中法元素的精妙融合。“修復工程幾乎無懈可擊,不可思議!這里就像是一座嶄新的18世紀法式宮殿,而搭配的中國字畫和家具極其協調,字畫承載了中國文化,寓意豐富!”銀發蒼蒼的克洛德·沙默魯瓦在參觀完后向記者感嘆道:“我排了2個小時隊,不過十分值得!謝謝中國大使館今年能參加遺產日開放活動!” 法國民眾法爾德和巴耶結伴前來參觀,她們對每一處裝飾細節都會揣摩一番,一邊參觀一邊驚嘆于中法兩國藝術的和諧:“法式古典餐廳配上中國花瓶裝飾簡直太妙了!法國18世紀建筑風格搭配中國傳統家具,堪稱融合的典范!我們感受到每一處細節都經過精心考量,而且也沒有過度裝飾,避免了古建筑和古董家具容易給人的壓迫感,完美!” 中國駐法國大使翟雋在現場接待了兩批參觀者。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法國民眾的熱情充分表明他們希望了解中國和中國人民,中國駐法大使館也希望能夠消除神秘感,拉近和法國民眾的距離。在孟德斯鳩公館的修復工程中,我們充分尊重法國文化的同時增加不少中國元素,中國大使館新館是展示中法兩國文化的窗口,也是增進兩國人民友誼的平臺。 中國駐法國大使館首次參加歐洲文化遺產日活動并對公眾開放,得到各方歡迎。法蘭西島大區行政長官米歇爾·卡多此前在遺產日活動啟動儀式上說,遺產日活動從上世紀80年代創辦起一直受到公眾歡迎,需要不斷擴大活動規模,增加新鮮血液,中國大使館的參與豐富了遺產日的內涵。 第34屆歐洲遺產日活動于16日至17日舉行,法國全國有1.7萬余處歷史文化遺產向公眾敞開大門,讓民眾重新認識法國和歐洲的歷史與文化。 歐洲文化遺產日活動起源于法國。在時任法國文化部長雅克·朗的推動下,從1984年起,每年9月的第三個周日為法國文化遺產日,不少法國歷史文化遺產免費向公眾開放。從1992年起更名為歐洲文化遺產日,在每年9月的第三個周末舉行。舉辦遺產日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熱愛進而保護人類歷史文化遺產。如今,遺產日活動已經擴展到歐洲各國,成為歐洲一項重要文化活動。 |
相關閱讀:
- [ 09-15]被厚重文化吸引 洋女婿愛過中國傳統節日!
- [ 09-13]中國-東盟:除了談生意,還會聊文化講情懷
- [ 09-11]留學海外,如何應對文化沖擊?
- [ 09-08]古特雷斯:和平文化意識要從娃娃抓起
- [ 09-04]“勞工神圣·中國文化日”活動在比利時舉行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