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人日報》記者從深圳市有關方面了解到,隨著商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市場準入門檻大幅降低,辦理營業執照的手續不斷簡化和流程電子化,有不法分子鉆空子,利用虛假材料注冊公司。更令人驚訝的是,深圳一快遞員名下竟被他人注冊了26家公司。 近日,深圳市場稽查局破獲了全國首宗冒用公民身份虛假登記企業的重大案件,現場查獲涉嫌虛假登記的營業執照55份、涉嫌非法倒賣的居民身份證14張,還有大量的銀行卡、網銀盾、數字證書、公章、巨額增值稅發票等物品,現場抓獲9名犯罪嫌疑人。目前已查實涉案60人,涉嫌虛假登記的企業上千家。 這一起重大案件的破獲源于一名快遞員的舉報。今年5月,深圳一名快遞員向市場稽查局舉報稱,自己從未經商,卻發現名下被他人注冊了26家公司,擔任了深圳不同區域26家公司的股東、法人等職務。原來,今年3月,該快遞員遺失了身份證,且當時已掛失并補辦,但身份證還是被他人冒用登記企業。接到舉報后,深圳市場稽查局專門成立了虛假登記專案組,聯合多個部門立即開展追蹤調查,先后出動多次,終于在7月“端掉”了該犯罪窩點。 據相關辦案人員介紹,不法分子虛假登記的企業主要涉嫌用于虛開增值稅發票、詐騙和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本案嫌疑人均為90后,部分人員具有計算機專業知識背景,且反偵查意識極強,違法活動鏈條長、內部組織架構層級多,所有業務均通過隱蔽方式進行對接。”相關辦案人員如是說。 據悉,這起案件是全國首宗重大虛假登記企業案,案件的成功破獲揭開了虛假登記灰色利益鏈條。 有關專家則表示,針對注冊登記中出現的弄虛作假等問題,有關部門應加速研究出臺有關經營項目、經營場所(住所)、法人代表等方面的負面清單,對清單內的登記企業實行嚴格準入審批和管理,并聯合有關部門對長期停業未經營納稅的“僵尸企業”進行全面清理,肅清市場亂象,健全和完善商事主體信用信息公示平臺,并切實強化事中事后監管。 |
相關閱讀:
- [ 07-25]我國擬修訂快遞暫行條例 快遞企業不得出售、泄露用戶信息
- [ 07-24]廈門快遞即將停運一個月?謠言
- [ 07-24]龍巖市快遞實名制一年多仍遇“小尷尬”
- [ 07-24]快遞不讓進村 緣于“末梢堵塞”
- [ 07-24]關于近期廈門快遞行業停運不實信息的說明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