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傳承須“移步不換形”
2017-07-13 10:13:10??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周冬 我來說兩句 |
作者:王秀庭(本文系山東社科規劃研究重點項目“柳琴戲‘自由性’藝術特征研究”研究成果之一,立項號:15BWYJ02) 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傳承著中華民族活態的文化基因,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在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綻放著奪目的光彩。近年來,《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等文件的出臺,吹響了戲曲振興的號角。國家出臺的各項好政策,為戲曲振興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但具體到操作層面,我們還是要回歸戲曲本體,研究戲曲自身的規律,那樣才能找到切實可行的傳承之道。 關于傳統戲曲,今人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戲曲的程式過于死板;另一種認為戲曲“口傳心授”的模式,又過于主觀化,缺乏固定的樂譜。兩種觀點都為戲曲傳承困難提供了“很好的借口”。前蘇聯戲劇大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當年在看了梅蘭芳的京劇表演后曾說,中國戲曲的表演,是一種有規則的自由行動。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一語道出了中國傳統戲曲的核心特點,我們只有從根本上認識并理解傳統戲曲的特點,才能更好地進行傳承。 筆者僅以流行于魯、蘇、皖、豫四省交界處的地方劇種拉魂腔(也稱柳琴戲)為例,來闡釋戲曲中的“規則”與“自由”。拉魂腔素有“怡心調”之說,用老藝人的話說,就是“想怎么唱就怎么唱”,即演員可以自由靈活演唱——同一板式,不同演員的唱法是不同的,甚至同一演員每次唱法也不一樣,演員可以根據劇情需要和自己“演唱功底”隨心所欲地發揮。邵明思在《嶧縣柳琴戲》中寫道:“樂隊在彈奏過門時,演員只要掌握不荒腔、不掉板,即可任意起腔、轉調、自由詠唱,絲毫不受伴奏的限制。樂隊既不約束演唱者自由發揮,又能隨著唱腔的變化而變化。” 難道真的可以“想怎么唱就怎么唱”?其實不然。“想怎么唱就怎么唱”,其實是拉魂腔“基本調”的一腔多用,是在其“基本調”的基礎上進行的程式內的自由。雖然每次表演都在變化,但“味兒沒變”,做到了“移步不換形”。不僅拉魂腔,京劇、昆曲等所有傳統戲曲劇種都有這個特點。優秀的戲曲表演藝術家,之所以能取得“移步不換形”即興創作的卓越成就,正是基于對“程式化”的反復推演,在程式化的基礎上不斷借鑒其他藝術門類,并根據自己的打磨,融入自己的生命體驗,這才保證了萬變不離其宗的效果。 戲曲表演是一種個人化的表達,遵循程式的同時又必須打破程式。程式動作僅是一種單純的表演技藝,當它脫離了戲劇內容,脫離了人物的身份、性格、心情,它就像根已經枯萎而依舊美麗的瓶花,馬上就要消亡。對程式的打破,符合戲曲“留主腔、動枝蔓,落音不動行腔變”“母曲派生子曲”的藝術創作規律。這是歷代戲曲藝術家在長期的創作演出中,為了塑造具體角色,逐漸摸索,不斷總結出的經驗,是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代代相傳并在藝人和觀眾之間形成的一種共同的藝術習慣。總之,戲曲中的那種“移步不換形”是創作實踐與主觀情思的熔鑄與再造,是客觀的現實美與表演者的主觀情思、內心感悟的有機統一,屬于戲曲中“最微妙和最不明確”的部分,往往寄托著戲曲老藝人心中戲曲音樂的靈魂。 拉魂腔等傳統戲曲在日常表演中是“移步不換形”。那從宏觀上看,傳統戲曲的改革創新也要“移步不換形”。當年梅蘭芳先生在京劇改革中,改掉了出將入相、飲場檢場、淫詞濫調,同時又開拓創新,編古裝、時裝戲,創古裝頭、古裝衣、新舞蹈、新程式,從而開創了京劇輝煌于世界的道路。梅先生的改革就是“移步不換形”。今天我們振興傳統戲曲,所謂移步,無非是傳統戲曲要繼續改革,繼續創新;所謂不換形,就是戲曲的精神、戲曲的內在美不能改變。筆者不贊成“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抱殘守缺,也反對濫用程式、喪失根本的隨意逢迎。因此,傳統戲曲移步不換形的創新與改革,要拿準認清,循序漸進,只有在試驗中改進,在鞏固中提高,才能持續地走下去。《光明日報》( 2017年07月13日 12版) |
相關閱讀:
- [ 07-12]戲曲藝術進鄉村之回望與前瞻
- [ 07-05]閩劇《蘇秦還鄉》入選基層院團戲曲會演
- [ 07-05]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開幕 展示縣級院團風貌
- [ 07-04]2017年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低票價惠民
- [ 06-23]振興戲曲 首重人才
——文化部2016年戲曲藝術人才培養“千人計劃”高級研修班綜述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