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知明(右一)與村干部一起去走訪村民。(受訪者供圖) 7月7日,記者來到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孝溪鄉中心村,沿著進村主干道前進,寬廣的水泥硬化路在山間盤旋,便捷的通組路延伸至每家每戶,院壩周圍是五彩斑斕的觀景花臺……如今的中心村再難看到貧困的影子。 談起中心村近兩年的變化,當地老百姓都會不約而同地提起該村的“第一書記”——李知明。2015年7月,李知明到中心村任“第一書記”,他認真了解村民的訴求,積極開動腦筋解決問題,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呼為“李管家”。 修通產業路 “李書記,把我們組的路修一下吧,我出去賣蜂蜜不方便。”一次走訪中,烏家坡組村民舒秀國反映道,李知明邊聽邊在自己的扶貧日志上做了記錄。 舒秀國家養殖蜜蜂100多箱,年產蜂蜜近1萬斤,是中心村的養蜂大戶,市場行情好的時候一年可收入20多萬元。但是由于通組路尚未修通,收購商的車進不了組,他只能自己扛著蜂蜜出去賣,費時又費力。 了解情況后,李知明與駐村工作隊隊員進行反復商討,最終整合了32萬元資金修通了烏家坡組0.7公里的通組路,這也是中心村的第一條養蜂產業路。 此后,李知明還帶頭推動了余家墳——王家坡通組公路修建,以及豬頭山——南龍溝——梨子坳干道、蒿菜坪組等地產業路的硬化、整修,總計里程12.14公里,為當地產業發展鋪平了道路。 “綁定”養殖大戶與貧困戶 路修通了,李知明又到舒秀國家回訪,“秀國,你是咱村的養蜂大戶,有經驗有技術,還是幫咱村的貧困戶一把嘛!”李知明向舒秀國提出了想在村里成立養蜂合作社的想法,并打算將舒秀國這樣的大戶與貧困戶“綁定”起來,“到時候我們從你這買蜜蜂發放給貧困戶,你給他們提供養殖技術支持,收獲了大家一起來推銷,如何?” 舒秀國爽快地答應了,李知明便挨家挨戶到貧困戶家登記養殖需求。短短數天,吳應高、黃剛等41戶建卡貧困戶紛紛表示愿意加入,政府免費為他們發放了65箱蜜蜂,中心村養蜂專業合作社初步建立。 合作社建立后,舒秀國平日教貧困戶養蜂技術盡職盡責,到了銷售蜂蜜的時候,李知明親自帶著蜂蜜去秀山縣電商物流園跑銷售,并學習了微信的使用方法,在微信朋友圈幫助村民做產品宣傳。“現在我們村的蜂蜜都是搶手貨。”李知明介紹,村里的蜂蜜售價為80元/斤,貧困戶若養殖1箱蜜蜂,1年可實現純利潤1000元左右。 群眾喊他“李管家” 平日里,李知明沒事便會去貧困戶家走訪,及時掌握他們家中的情況。 “我家蓋房,前前后后都是李書記幫我張羅的,沒有他幫忙我還不知道什么時候能住上新房子呢。”村民李吉銀說。 李吉銀是余家墳組的村民,也是李知明的結對幫扶對象,家住半山坡上。李知明第一次去他家走訪時,看到他們全家7口人擠在70平方米的木房內,且墻體已明顯出現傾斜,李知明心里五味雜陳。回去后便根據李吉銀家實際情況,幫他爭取到了每人1萬元的高山生態扶貧搬遷資金。 籌款、選址、辦手續……李吉銀家蓋房的過程李知明全程參與。3個月時間,面積150平方米的新房建成了,熱水器、冰箱、電視等一應俱全,李吉銀一家7口于今年春節前搬進了新房。 貧困戶黃光補夫妻二人身體都不好,李知明不僅為他們送去1000元產業補助,還介紹黃光補去當礦工,如今一月能掙3000多元;貧困戶黃仕兵的孫子想輟學去打工,李知明連夜打電話做思想工作,讓其放棄輟學念頭…… 就這樣,李知明成了老百姓眼中和口中的全天候的“村管家”,“如今村里環境好了,去年通過了市里的脫貧驗收,但還要進一步鞏固這來之不易的脫貧成果,準備迎接國家驗收,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李知明說。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