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學闡釋“文化自信”
2017-06-07 18:18:24?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陳曦 我來說兩句 |
如何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從而提升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是當前學術界關注的熱點。日前,“文化自信與中國現當代文學”叢書論證會在廣州舉行。會上,華南師范大學教授陳劍暉指出,當前,有必要直面現當代文學創作存在的突出問題,包括寫作技巧越來越高、越來越精致化,但寫作胸襟卻趨于小氣和匠氣;要提升作家的時代擔當和家國情懷;要重視理想的文化生命人格塑造,重視詩性精神、審美情趣和浪漫情懷;還要扭轉“以西方之標準為標準”的被動局面。 計劃出版的這套叢書共計12本,由蔣述卓、陳劍暉、賀仲明任總主編,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分別側重從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涵方面挖掘有價值的精神資源,以及從藝術方面探討中國現當代文學如何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叢書將注重“大傳統”與“小傳統”的傳承對接,盡量從現當代文學中挖掘“文化自信”的因素。華中師范大學教授李遇春表示,從文化自信的維度切入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視角新穎,可以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百年發展歷程進行重新認識。 暨南大學教授蔣述卓提出要立足于現實,用時代精神去凝練、整合傳統文化,并善于進行創造性轉化。叢書從傳統文化中提煉出“文的傳統”“文以載道與家國情懷”“道法自然與天地并作”“超然浪漫與文學理想”“詩性飛翔與審美之維”“理想文化生命人格的重塑”等主題,正是在創造、創新中彰顯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文學創作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暨南大學教授賀仲明認為,要把“文化自信”的理念落實到某個層面的某一個焦點,要有具體細致的個案分析。總之,命題要宏大,觀點要創新,方法要實證,細節要豐滿。南京師范大學教授譚桂林說,為了讓讀者更好地了解傳統文化,提高他們閱讀的興趣,學術研究應兼顧學理性和可讀性,盡量回避過于“學院化”的表述,用鮮活優美、靈動詩性的文字來探討傳統文化與中國現當代文學問題。 文化自信研究要積極與世界文化接軌,不閉門造車。廣州大學文學院院長劉曉明表示,文化自信不是關上門的文化自信,要“走出去”,保持與世界文化的對話。華中師范大學教授雷實強調,建構中國現當代文藝理論與西方文藝理論不相抵觸,應該積極汲取西方文藝理論的有益養分。同時,構建文化自信,也有必要密切關注人類未來,加強“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中國社會科學》文學部主任王兆勝表示,文學關照全人類的情懷和命運,要考慮關涉這一維度,這樣的文化自信才有世界話語權。常熟理工學院教授丁曉原也強調要有世界情懷,中國的文化自信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
相關閱讀:
- [ 06-05]外籍女教師熱衷溫州文化 “化身”馬可波羅筑溝通橋梁
- [ 06-03]武漢外籍人士家庭體驗中國傳統民間文化
- [ 06-01]【治國理政新實踐·甘肅篇】在保護中傳承 在傳承中創新 慶陽市民俗文化產業發展綜述
- [ 05-28]【網絡中國節·端午】秦平:端午 在百變時代恪守中華文化基因
- [ 05-28]【網絡中國節】過端午節要厚植文化“獲得感”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