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伍子胥 伍子胥(伍員)生活的年代比屈原早二百余年。梁宗懔《荊楚歲時記》和《后漢書》等就記述端午節為紀念伍子胥。伍子胥形象在《左傳》中就已經出現過,漢司馬遷《史記》卷六十六、列傳第六有《伍子胥列傳》影響最大。 伍子胥的父親伍奢是楚國楚平王時的太子太傅,遭誣陷,楚平王召伍奢的兩個兒子來欲一起株滅。大兒子伍尚要去,次子伍子胥說:“楚王召我兄弟,我兄弟倆一到,父子三人就會一起被殺。不如投奔別國,借力來雪父親的恥辱。不能一起束手待斃。”伍尚束手就擒。使者來捕伍子胥。伍子胥挽弓搭箭對著使者,使者不敢上前,伍子胥就逃走了。伍尚到后,楚平王果然將伍奢伍尚父子一起殺死。 伍子胥幾經周折逃往吳國,途中過陳國欲出昭關,昭關守衛正在到處抓拿他。(京劇《文昭關》就是演伍子胥此時愁得一夜之間須發全白的故事)。 伍子胥出了昭關,后有追兵,前有大江。正著急時,江上有個老漁夫劃著小船過來,把他渡了過去。伍子胥感激萬分,解下身邊的寶劍,交給老漁夫說:“這把寶劍是楚王賜給我祖父的,價值百金。”老漁夫回答說:“楚王捕你,出了五萬石糧的賞,還加上大夫的爵位。我不貪圖賞金、爵位,難道還會貪圖你的寶劍?” 伍子胥逃亡路上,貧病交加,拖著病軀,沿路乞討,歷盡磨難,時刻不忘父兄冤死郢都之恨。到了吳國,闔閭繼王位后,就重用伍子胥。不久就攻入楚國的郢都。此時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開楚平王的墳墓,鞭尸三百,終于報了冤殺父兄之仇。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與越王勾踐大戰中箭傷重不治,死前囑子夫差報仇。并托伍子胥輔佐少君,封他最高爵位,稱相國公。伍子胥為姑蘇城和吳國人做了很多好事。夫差繼位后,為伯嚭所惑,不聽伍子胥的主張。伯嚭受越國重賄又乘機進讒言,誣陷伍子胥有謀反之心。公元前484年,夫差便贈劍賜死,令他自盡。伍子胥仰天長嘆說:“唉!讒臣伯嚭為亂,王反而殺我。我使你的父親稱霸諸侯。在你還未被立為太子時,幾位公子都爭立,我為你向先王冒死力爭。你立為太子后,想將吳國分一部分給我,但我并不敢有這種奢望。可是如今你竟聽信奸佞小人的讒言而殺害長輩。”伍子胥憤恨自刎之時,留下狠話,要身邊人于他死后,“把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都東城門上,我要親眼見證吳國如何被越國所滅!”——死不瞑目,留下一雙眼睛看報應! 吳王夫差聞之大怒,五月初五把伍子胥的尸首用皮革袋子裹著拋到錢塘江中。吳國人同情他,在江邊為他修建了祠堂,把這個地方命名為胥山。后來吳國果然被越王勾踐所滅。 太史公司馬遷總結曰:“向令伍子胥從奢俱死,何異螻蟻。棄小義,雪大恥,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豈嘗須臾忘郢邪?故隱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稱贊伍子胥是“烈丈夫”。在司馬遷影響下,后世多有詩贊之,如:“留得子胥豪氣在,三年歸報楚王仇。” 如今我們有取于伍子胥者,不在復仇而在豪氣,在血性:為申張正義,堅忍不拔,矢志不渝,豪氣不餒,血性不衰,剛烈不屈,如司馬遷說的“烈丈夫”的意志和精神。 相傳當年,伍子胥“相土嘗水,象天法地”,構筑姑蘇古城,因而蘇州又稱胥城;在輔佐兩代吳王中也做了許多好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贏得吳人的感戴,他的被冤沉尸贏得吳人的同情,人們相繼為他立祠于江邊,在民間信仰中逐步奉其為江神、潮神、濤神,至今已有2500年歷史。相傳他被沉尸正是五月初五,端午節就成為吳人紀念他的節日。王充《論衡》說:“子胥恚恨,驅水為濤”,錢塘江之怒潮也是因他之大怒,他正是“波濤之神”。而傳說夫差在吳亡后,羞于在陰間見到伍子胥,用白布蒙住雙眼后才舉劍自盡。 習俗反映民情,在蘇州人心中,對于伍子胥的推崇,早已成為一種揮之不去的情感,深深扎根在鄉土人心深處。今天,行走蘇州城西,沿著一條胥江,方圓數百里處的村落,都留下伍子胥的深深烙印。胥口,地名就因伍子胥而設,這是伍子胥被拋尸入江所在地,當地百姓為了紀念他,建起了伍子胥墓和胥王廟,并把伍子胥率領開挖的運河命名為胥江,把附近的小山命名為胥山,瀕臨的太湖命名為胥湖,城門有胥門,等等。 |
相關閱讀:
- [ 05-28]2010年至2027年間的端午節屬今年來得最早
- [ 05-28]【網絡中國節 端午節】讓詩韻端午激昂愛國情懷
- [ 06-12]臺灣端午節的民族記憶
- [ 06-10]端午節的文化內涵
- [ 06-10]#有理有節·端午# 端午節,吃啥粽?
- [ 06-10]有理有節·端午:別丟掉端午節傳統文化的韻味
- [ 06-09]有理有節·端午:把準端午“粽心”弘揚愛國主義情懷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