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端午節吃粽子,對于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該吃啥樣的粽子?這倒是有一番講究。 吃廉潔粽。俗話說“廉不廉,看過年,潔不潔,看過節”。年節是腐敗的高發時節,據有關部門調查,70%至80%的貪官在節假日有收禮受賄的記錄。十八大以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始終保持狠剎“四風”的高壓態勢,糾“四風”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節日“腐敗病”并沒有絕跡,而是裹挾著所謂的民俗的旗號,以各種人情往來為幌子,名為“看望”,實為“送禮”。這些,都應該給黨員尤其是干部敲響一記警鐘:面對所謂的“節禮”的“糖衣炮彈”,越是到了傳統節日,越要提高警惕,切實加強自身廉政建設、作風建設,嚴格執行中央的“八項規定”,“管好自己的手”和“管好自己的嘴”,“不潔”的粽子堅決不拿、堅決不吃,以免“臟”了手,“吃壞”了肚子,受到黨紀國法的處分,而是要與家人一起動手包“自家”的粽子,這樣吃起來,不僅粽子“潔凈”,而且吃出了家的溫馨、和諧和團圓。吃廉潔粽,既吃出了黨執政為民、廉潔奉公的宗旨信念,又增進了與家人的感情,一舉兩得的好事,何樂而不為呢? “用一顆團結和諧棗,二兩勤奮務實米,三片廉潔高效葉,包成四角平安香甜粽送給您,恭祝您及家人端午節快樂,萬事如意!”正如江蘇某地廉政短信提醒的這樣,黨員干部必須守住防線,讓廉潔清風駐扎在心田,讓節日溫情的本質回歸家庭和親人。 ? 吃文化粽。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中華民族是一個非常重視吃的民族,幾乎每個節日都與吃有關,春節吃年糕、元宵節吃湯圓、中秋吃月餅、端午吃粽子等等。但中華民族絕不是個“吃貨”民族,而是吃出了“文化大餐”:春節吃的是年文化,中秋節的月餅里有嫦娥奔月等的美好故事……端午節更是“文化節”:她起于戰國,盛于隋唐,傳之后世,延綿不絕。不僅僅有端午節這一個稱呼,還有“端陽節”“重午節”“浴蘭節”“菖蒲節”“女兒節”等別稱,而每個別稱都有一項厚重的傳統民俗文化作支撐;不但有吃粽子,掛艾蒿、賽龍舟、飲藥酒、纏五彩線的傳統,還有祭祀儀式、天文計算、季節勞作的習俗,每一個習俗里折射的都是傳承了數千年的中華傳統文化。作為中國傳統四大節日之一的端午節,不光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底蘊,還是一種文化積淀和遺產,即使到今天依然有濃重的現實意義。從震天響的龍舟呼號里,我們看到了“團結、協力、拼搏、爭先”等“正能量”的水花;從撲鼻香的竹粽濃味里,我們能感受到家家團圓、親人和睦的柔情。 吃愛國粽。關于端午節的起源,版本很多,有人說是紀念屈原,有人說是紀念伍子胥,也有人說是紀念東漢孝女曹娥等,但以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最廣。屈原有著強烈的家國情懷,他忠義仁愛的秉性,寧死不污的高潔,以及身殉理想、堅貞不渝的高貴品格是我們5000年民族里一批批心憂天下、勇于擔當的愛國英雄的代表。在端午節紀念屈原,就是要體現中華民族的忠貞、堅守、責任等品質,堅守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愛國信條。 今天,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上的我們,仍需要“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勇氣。端午節里,宜在重溫屈原的愛國精神中涵養愛國情懷,應在弘揚先哲的愛國情操中樹立正確理想,用更加積極務實的態度去傳承和創新,發揚愛國正能量。 端午節小長假,讓我們一起吃廉潔粽、文化粽、愛國粽,筑牢廉潔從政之心;追本溯源,加強文化認同;凝聚共識,形成愛國合力。 |
相關閱讀:
- [ 06-10]有理有節·端午:別丟掉端午節傳統文化的韻味
- [ 06-10]李冰冰實力凹造型 三個動作詮釋端午節
- [ 06-10]端午節該?!翱鞓贰边€是送“安康” “老賴”上失信名單遭花式懲戒:買不了車票賣不了房
- [ 06-10]“朋友圈”費躊躇:端午節該?!翱鞓贰边€是送“安康”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