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中央企業超額完成鋼鐵、煤炭化解過剩產能年度工作任務后,今年央企化解過剩產能任務再加碼。《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目前多家央企已經設定化解過剩產能目標和具體方案,圍繞鋼鐵、煤炭產業,今年將完成化解鋼鐵過剩產能595萬噸、煤炭過剩產能2473萬噸的目標,同時積極在有色金屬、船舶制造、煉化、建材和電力等產能過剩行業開展去產能工作。 “目前央企都制定了相關計劃和具體方案,并且都在積極推進,力度很大,同時配合兼并重組和‘僵尸企業’出清,構建更加健康的產業鏈條。”一位央企人士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下一步將在涉及煤炭、鋼鐵等產能過剩嚴重的行業進行試點,建立優勝劣汰市場化退出機制,對不符合國家能耗、環保、質量、安全等標準要求和長期虧損的產能過剩企業,進行關停并轉或剝離重組。 據悉,中國華能集團表示,2018年年底前,退出煤炭產能914萬噸/年,處置“僵尸企業”16戶、特困企業4戶,“十三五”期間關停退役647萬千瓦煤電機組。 保利集團發布計劃,堅決執行國家煤炭行業去產能政策,關停無效礦井,盡快實現戰略退出,將用三年時間完成39家“僵尸企業”的重組整合退出,確保虧損額減少50%以上。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將從源頭堅決控制、減少無效和低效投資,從電源側去產能,重點堅決落實煤電“取消一批、緩建一批、緩核一批”政策,推動能源主管部門將南方五省區“十三五”火電裝機新增規模控制在4285萬千瓦以下,從2020年起,全網非化石能源電量占比不低于50%。 武鋼集團擬在已經淘汰完落后產能的基礎上,主動退出煉鐵產能319萬噸、煉鋼產能442萬噸。 2017年作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一年,1月以來,多省份在總結2016年去產能工作的基礎上,均明確了今年鋼鐵、煤炭的去產能目標和“僵尸企業”出清目標。其中,河北省提出,2017年將壓減煉鋼產能1562萬噸、煉鐵產能1624萬噸,壓減煤炭產能742萬噸;山西省提出,2017年關閉退出煤炭產能2000萬噸左右,退出鋼鐵產能170萬噸。此外,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云南省以及內蒙古自治區均公布了2017年去產能任務。 “國有企業大多處于傳統重工業行業,企業扭虧增盈、化解過剩產能、處置‘僵尸企業’等任務繁重,一些企業創新動力不足、活力不夠,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知名品牌。”一位央企負責人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以鋼鐵行業為例,盡管近十年國家對鋼鐵業產能過剩頻頻調控,但是收效甚微。 一位業內專家表示,集中審批、管控競爭的方式已難以抑制產能過剩,目前鋼鐵等產能過剩行業涉及的多為國企,也是地方政府財政支柱企業,涉及當地財政收入、就業、經濟穩定等。同時,現在過剩的產能不僅僅是落后產能,還包括結構性無序發展產生的大量先進產能,這些都是目前供給側改革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國企改革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抓手,治理‘僵尸企業’又是重中之重。”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從供給側發力,從根本上和整體上提高國有資本的配置效率,無疑是步入深水區后的國企改革必須要啃下的“硬骨頭”,也是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成效的應有之義和必由路徑。 在不少專家看來,未來判斷國企改革是否成功的標準,應在于是否實現了過剩產能的有效化解、過高杠桿的明顯抑制、經營效益的持續改善以及國有資本配置效率的顯著提高,而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一味做大規模,提高國有企業的效率和競爭力是貫穿國企改革的主線和靈魂。招商證券分析師指出,鋼鐵、煤炭企業去產能的過程也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好時機。在資本市場上,可以通過并購重組來完成產能出清,預計年內鋼鐵、煤炭類國企改革進程將明顯提速。 |
相關閱讀:
- [ 04-18]央企領導薪酬將與黨建考核結果掛鉤
- [ 04-15]建設雄安新區 看看央企將怎么干?
- [ 04-14]102家央企99家盈利 效益增幅超過10%
- [ 04-14]官方回應熱點:雄安新區怎么建?哪些央企會遷入?
- [ 04-14]102家央企99家實現盈利 近半數效益增幅超過10%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