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莫斯科4月13日電(記者 欒海)目前層出不窮的水下無人潛航器均靠電力驅動,當自帶蓄電設備耗盡電能后該怎么充電呢?為解決這一問題,俄科研機構已制成部署在海底并有望組成充電網絡的核能充電站。 據俄軍工新聞網報道,研制海底核能充電站是一個要在2020年前完成的俄聯邦北極開發計劃項目,由紅寶石海洋技術中央設計局與俄未來研究基金共同研制。 據未來研究基金理工研究項目組主任利特維年科介紹,這種充電站通常無人操控伺服,其外形猶如一個小型核潛艇,但不能自主移動。該充電站內有多個艙段,分別設有功率達24兆瓦的一個核反應堆、渦輪發電機、電能傳輸分配設備、蓄電裝置、全站操控系統和向海面發送信息的數據傳輸系統。 紅寶石設計局的首席設計師托羅波夫表示,上述充電站的建站設施和組網裝備均由一種長約18米、可潛至水下400米深處的微型潛艇運到海底。預計每座這種充電站可在海底連續自動工作30年,每隔330多天需接受一次人工維護服務。 據報道,這些充電站的主要“顧客”是負責勘探海底礦藏、監測水下油氣運輸管道的無人潛航器。此外,俄國防部正主持研制海底聲吶監測網,其主要設備是探測水面、水下和低掠海面的各種目標的“和聲”潛航器。這是俄國防部研制的一種由潛艇投放并回收的水下無人潛航器,多個這種潛航器可下沉到海底并聯網組站。這種潛航器也需停靠上述充電站“加油”。 俄未來研究基金新聞處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這種海底充電站在抗震、對抗撞擊和防止核泄漏方面均符合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安全要求,在研制結束后該充電站將交給俄國防部使用。 該基金目前不能確定國際原子能機構能否對這一可能用于軍事目的的充電設施進行監督。 據悉,這種海底充電站將部署在北冰洋大陸架局地,待條件成熟后將建立由多個站點組成的充電網絡。上述充電站已通過俄相關部門依據國際原子能機構核安全標準實施的技術驗證,目前正在俄“克雷洛夫”國家科學中心接受測試。如一切順利,首座這種充電站將于2020年啟用。 |
相關閱讀:
- [ 05-15]德國高速路建電動車充電站 未來4周免費充電
- [ 09-09]奧地利將大規模擴建電動汽車充電站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