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扶貧攻堅首戰告捷,超額完成全年減少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任務。如何評價2016年我國扶貧開發所取得的成果?如何科學合理地發展致富產業,防范和控制市場風險?如何激發貧困人群脫貧致富內生動力?與此同時,面臨依然繁重的扶貧任務,要實現“不讓一個人掉隊”目標,還要啃哪些硬骨頭?近日,3位嘉賓來到經濟日報社經濟圓桌演播室,圍繞上述問題展開對話—— 扶貧攻堅見實效 主持人:2016年我國扶貧開發取得了哪些成果,如何評價去年的工作成效? 蘇國霞:2016年是我國扶貧開發工作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在多方面工作中都下了大力氣,拿到了好成績。 一是為了把建檔立卡工作做得更精準,全國共動員了200多萬人參與,還動員了50多萬名干部駐村調研。 二是為了落實中央的決定,去年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10個文件,國務院有關部門印發了108個文件,都是具體落實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的配套政策。一些貧困地區大型的交通、水利項目也都紛紛上馬了。 三是資金投入力度加大,去年中央財政扶貧資金增長幅度超過了43%。 四是考核評估力度加大。過去扶貧成效好不好,任務完沒完成,基本上沒有量化指標。去年開展了省級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省與省之間實行交叉考核。同時,還邀請了中國科學院地理所作為第三方,做獨立考核評估。根據各省區完成任務的情況來獎優罰劣。 方榮:黃岡是有名的貧困地區、革命老區。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尤其是2016年,黃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貧困群眾得到了更多實惠。 截至2016年底,黃岡市交通建設共投入465億元,現在有7條高速、6座長江大橋,高速公路里程達700公里。特別是大別山紅色旅游公路,全長458.65公里,總投資13.89億元,貫穿紅安、麻城、羅田、英山、浠水、蘄春、黃梅7縣市,連通沿線紅色遺跡、綠色生態、禪宗文化三大旅游區的38個景點景區以及23個鄉鎮,惠及230多萬名山區群眾。 此外,黃岡貧困農村的變化也很大。截至2016年底,黃岡全市農民人口基本收入達11150元,比2015年增長了8.04%,貧困群眾收入水平、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孫久文:近年來,國際經濟形勢持續下行,我國各行各業都受到了一定影響,特別是一些資源型的地區受影響很大。 在這樣的經濟形勢下,2016年我國貧困地區經濟的平均增長速度高于全國平均增長速度,這說明我國對貧困地區精準扶貧政策和投入對這些地區的經濟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國共有592個國家級貧困縣,包括連片特困地區,總共832個縣,這些貧困地區在改善基礎設施、改善基本公共服務條件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貧困地區經濟的快速增長,為整個國家經濟增長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也為當地經濟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
相關閱讀:
- [ 02-28]胡鞍鋼:“十三五”開局年規劃目標完成可打96分 2017經濟更穩
- [ 02-27]五部委:“十三五”新增1億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
- [ 02-24]文物《十三五規劃》發布 多措并舉讓文物活起來
- [ 02-24]國家文物局:"十三五"啟動十二項文物保護工程
- [ 02-24]廈門市安委會就“十三五”安全生產專項規劃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工作進行分工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