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即將過去,一批逝世于1966年的國內作家的作品將進入公共版權范疇,其中比較著名的包括老舍、傅雷、鄧拓等。 1992年,中國成為《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簡稱《伯爾尼公約》)的締約國。按照公約規定,文學或藝術作品的版權在著作權權利保護期終止后就將進入公有領域,即通常所說的公共版權范疇。使用公共版權的作品不會侵犯作者的版權,也就是說無需再征得作者同意及支付版權費用。對于著作權的權利保護期,各國有不同的規定,比如中國是作者死亡后50年,即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美國則是作者死亡后70年。照此標準,明年進入公共版權范疇的,除了老舍、傅雷、鄧拓等之外,還有英國偵探小說作家瑪格麗·艾林翰、日本禪學思想家鈴木大拙、蘇聯女詩人阿赫瑪托娃等。 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永久受保護 那么,這是不是意味著這些作家的作品從明年起就可以隨便出版和改編了呢? 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干事張洪波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不是這樣的!張洪波介紹,著作權分為財產權和人身權兩大類。其中財產權又稱經濟權利,具體包括復制權、發行權、出租權、展覽權、表演權、放映權、廣播權、信息網絡傳播權、攝制權、改編權、翻譯權、匯編權等14項;人身權又稱為精神權利,包括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伯爾尼公約》所規定的在作者去世50年后進入公共版權范疇的,僅指財產權和人身權中的發表權。至于,人身權中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則是永久性的,沒有保護期終止一說。 張洪波進一步解讀:“也就是說,從明年開始,如果有出版社想要出版像是老舍、傅雷的作品,或是有人把作品放到網絡上進行傳播,或是有公司想要將其改編為影視作品,都無需再征得作者家屬的同意,也不用支付版權使用費用。但是如果說你隨便出了本書卻署上老舍的名字,或是對作品進行歪曲、篡改后仍以原作者的名義發表或出版,那就依然屬于侵權行為。” 侵犯署名權、修改權、完整權行為十分普遍 據了解,侵犯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的行為現在還是比較普遍的。比如有些面對青少年讀者的故事集經常會收入來自《伊索寓言》或《克雷洛夫寓言》的故事,卻沒有標明這篇故事的來源及其作者,這就是侵犯了署名權。對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侵犯則更為常見,如眾多對《西游記》、《紅樓夢》等經典名著進行戲說性質的影視改編,完全歪曲了作品原本的主旨,也背離了作者的意愿,這都屬于侵權。 不過,對于這3項永久有效的著作權,尤其已成公共版權作品,公眾甚至包括作者家屬及權利代理人在內,大多還沒有什么保護意識。張洪波說前些年國內就有過一樁案件,是由作者家屬提起訴訟,認為某個基于該作者文學著作改編的影視作品太過離譜,已經損害到作者聲譽,但家屬的起訴事項是指對方侵犯了作者的名譽權而非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 而且,即便此類訴訟,在我國也并不多見。張洪波指出,戲說、篡改在損害作者權益的同時,其實更嚴重的是危害社會公共利益——如宣揚錯誤的價值觀、誤導青少年等。“在國外,往往會有相關的社會公益組織來進行這樣的維權訴訟,比如俄羅斯的社會倫理道德委員會。我國在這方面還有待加強。” 名家作品進入公版期,但注釋依然受保護 名家作品進入公共版權范疇之后,對普通讀者會有什么影響呢?長江文藝出版社的劉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由于不再需要授權及付費,所以像老舍、傅雷這樣的名家名作可能會迎來出版熱潮,這會對以前有合法版權的出版社帶來一定沖擊。不過這種沖擊應該不會太大,有的機構還已事先做出防范,如中國老舍研究會近日就通過微博發表聲明稱:“目前老舍作品最權威的版權仍然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19卷本《老舍全集》,今后其他機構出版老舍作品請以此版本為準。” 人民文學出版社策劃部主任宋強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介紹,早前他們已經碰到過魯迅作品進入公共版權范疇的同樣狀況。但由于作品的可靠性以及質量,因此,人文社《魯迅全集》的銷量一直保持得很不錯。此外,宋強也提醒,“書中的注釋,我們依舊有使用的專有權,其他出版社不能直接拿走。” 版稅占比小,名家作品也不會大降價 對普通讀者來說,這種市場競爭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會刺激出版商在裝幀、設計、定位上下更多的工夫,以吸引更多的讀者來購買自己的版本,讀者也因此擁有更多選擇、享有更高質量的服務。至于書價方面,長江文藝出版社的劉先生表示倒不會有太大影響。“書價主要還是根據成本和市場進行浮動,比如因為治理霧霾、印刷廠外遷,使得運輸成本提高,這才會對書價起到直接的作用。而版權費用在成本中所占比例很小,像我們之前出版老舍作品,給老舍兒子舒乙的版稅只是8%,基本不會成為成本核算的主要考量因素。” 相關鏈接 2017年進入公版領域的國內外作家有哪些? 葉以群、趙少咸、陳笑雨、鄧拓、老舍、傅雷、陳夢家、黃文弼、向達、李平心、陳恭祿、汪篯、孔厥、烏·白辛、周潔夫、弗蘭克·奧康納、伊夫林·沃、喬治·杜哈曼(亦被譯作杜亞美和杜阿梅爾)、瑪格麗·艾林翰、鈴木大拙、弗蘭克·奧哈拉、考德維那·史密斯、安德烈·布勒東、布勞威爾、凱瑟琳·諾里斯、阿赫瑪托娃。 |
相關閱讀:
- [ 11-25]老舍《四世同堂》不再“殘缺” 學者發掘海外遺珍令文學巨著“完璧”
- [ 04-19]老舍茶館“掌門人”:茶館茶香溢著傳統文化
- [ 11-26]做人:母親是老舍的教師
- [ 12-30]第二屆京臺民間交流展暨老舍茶館年貨大集開幕
- [ 12-27]老舍女兒:《駱駝祥子》是父親筆尖下流的血和汗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