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茶館“掌門人”尹智君在湄潭接受媒體采訪。 楊云 攝 中新網湄潭4月19電(記者 楊茜 楊云)“沒有茶文化,不能叫茶館。”北京老舍茶館新一代“掌門人”尹智君19日在貴州省湄潭縣接受采訪時說,“茶館里,可以實現天地人和,一杯中國茶的美好,可以讓外國人感受到中國人的和善質樸。” 中國茶館文化就是在人們漫長的飲茶文化中逐漸的發展而來乃至成為中國的國粹之一。在中國,茶這種家常飲料已經深入到中國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隨著中國人漂洋過海散播到世界各個有華人的地方。 中國的茶館由來已久,據記載,兩晉時已有了茶館。自古以來,品茗場所有多種稱謂,茶館的稱呼多見于長江流域。兩廣多稱為茶樓,京津多稱為茶亭,此外,還有茶肆、茶坊、茶寮、茶社、茶室、茶屋等稱謂。 中國茶館文化得益于茶文化的發展,但由于中國每個地區的文化背景不同,各地區涌現出的茶館的文化特征也不同。蘇杭的茶館是以幽雅著稱;廣東的茶樓與“食”相結合;四川茶館以綜合效用見長;北京茶館則集結了各地之大成,種類繁多,文化內涵頗豐。 尹智君告訴記者,隨著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快,政府也越來越關注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茶產業也得到了政府很大的支持。 “茶館這個平臺很不錯,是一個對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尹智君說,“老舍茶館自1988年創立以來,累計接待了包括160多位各國政府首腦在內的500多萬中外人士,并贏得了社會的廣泛支持與贊譽。為什么取得成功,就是因為茶館承載著厚重的中國傳統,散發出獨特的中國魅力。” “茶館處于茶產業終端,它是以茶文化為載體,集琴棋書畫,中國傳統文化,儒家文化等等于一身的。”尹智君認為,“現在茶館最大的問題是傳統文化的市場化問題,這是核心問題。從基礎條件來講,可能依然是需要理念上的突破。茶館的品牌強化和擴大市場占有率都需要系統的規劃與標準化的經營。” “從皇帝貴族、達官貴人到市井小民,都有飲茶習慣。自然,不同階層的飲者有不同的茶俗,這便使北京的茶文化具有多層次多樣性的鮮明特點。市民茶文化、文人茶文化、宮廷茶文化共同構成了北京茶文化。”尹智君建議,“貴州的茶文化不同于北京,但也有自己獨特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點,希望貴州能夠通過與茶館這一獨特平臺結合,能夠找到較好的貴州茶文化傳承與推廣模式。” “一片茶葉,沒有文化的承載,沒有耕耘的故事,就只是一片普通的葉子而已。”尹智君認為,“和咖啡文化不同,茶葉里面有著中國人的生活哲學思想,粗茶淡飯不止是一點點生活樂趣,還有著對美好生活的全部美好憧憬和未來想象。” 尹智君說,“咖啡給人以未來的想象力,而茶香,卻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思想。咖啡廳與茶館,都外溢著中國人當下的幸福,只不過,茶館里的茶香溢著中國傳統文化。”(完) |
相關閱讀:
- [ 12-30]第二屆京臺民間交流展暨老舍茶館年貨大集開幕
- [ 06-26]“國茶匯”項目在老舍茶館啟動 外國使節體驗壓茶餅
- [ 06-24]江南茶倉領銜 "江西十大名茶"走進老舍茶館
- [ 10-09]老舍茶館展出木雕堂倌
- [ 05-10]89度九峰茉莉紅正式進駐老舍茶館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