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步入良性品質軌道 要先安裝誠信體系“渦輪增壓” 央廣網北京11月10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距離“雙11”網購大幕開啟只剩下幾個小時,您的購物車滿了嗎?此時此刻,您是一如既往、摩拳擦掌、大量囤貨,準備一舉買入?還是冷眼旁觀、按部就班、理性審視需求,不打算湊這個熱鬧呢?第八個“雙11”活動如約而來。從電商平臺到電商企業,從生產上下游到倉儲管理,從物流運輸到貨幣支付,一場跨領域、多產業鏈的商業大戰即將揭幕。 雖然我國電子商務起步晚于發達國家,但是近年來,電商從交易額、增長率、占社會總零售額比例等方面都快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電商大國。“雙11”正是我國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2014年我國社會零售,零售品消費市場“電商化”比重首度超過10%;2015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21.8萬億元,連續5年年均增長超過35%。2015年,僅天貓在11月11日當天就創下912億元的成交額和4.67億件的快遞訂單。業內預計,今年“雙11”期間,各項網絡購物數據將會被再度的被大幅刷新,快遞全行業業務量預計將達到10.5億件,比去年同期增長35%。在海量奔涌的快遞包裹和無所不至的物流體系背后,是中國電商產業近乎“爆炸”式的發展節奏。 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網上零售額3.46萬億元,增速為26.1%,比上年同期放緩10.1個百分點。與前些年資本不斷燒錢的高潮期相比,電商產業正在步入增速、逐步放緩、格局相對固化、競爭顯著加劇的瓶頸期與轉型期。同時,不容忽視的是,假貨、低價、稅收、誠信、監管等問題,開始逐漸困擾行業的發展。中國電商市場的秩序目前怎樣?拐點中的電商行業,如何步入品質發展的良性軌道? 電商步入良性品質軌道,要先安裝誠信體系“渦輪增壓”。中國貿易促進會研究院研究員趙萍就此做出點評。 趙萍:目前中國電商進入到一個相對成熟的發展階段。經過10多年的快速發展,電商市場格局已經形成了一個寡頭壟斷式的市場結構,阿里、京東、蘇寧三家巨頭攫取了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而其他一些垂直電商只能瓜分剩下的較小市場份額。因此市場已經形成了三家龍頭企業為主導,其他小的垂直電商為補充的市場競爭格局。 從電商增加的速度來看,網上零售額的增長速度呈現逐年下降的走勢,從前年高達40%以上的增長速度,下降到去年30%以上的增速,到今年網上零售的增速只有20%多。供需雙方市場需求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10多年前,消費者在電商平臺上購買商品以追求廉價為首要選擇,低價也成為很多電商平臺促銷的最主要手段;現在,人們在電商平臺購買商品的訴求已經從追求低價變為追求品質、追求品牌為主。很多消費者在電商平臺購買商品,希望去旗艦店或者電商自營的平臺購買商品,主要是為了追求更高品質的消費或者追求更知名的品牌的消費。這意味著消費市場正在進入一個以追求品質消費為主導的消費升級的發展階段。 消費市場對于品質消費的主要訴求也使得電商平臺也在逐漸發生相應的變化。從去年開始,電商市場B2C的市場份額首次超過C2C,而B2C的主要特點就是以品牌商、代理商為主要的經營者,他們銷售的商品一般是品牌商品。這些商品的品質相較其他不知名的品牌,質量更有保障,信譽和服務也更有保障。這也意味著電商市場的供給端,商品結構在逐漸高端化。 從需求的角度看,消費者對于較高端、有品質、有品牌的商品的需求也在逐漸上升。進入成熟期之后,電商市場發展的重點可能更多在于營商環境的改善,以及品質電商的打造。10多年前,可能消費者更關注的是價格,相對而言電商的信譽可能顯得沒有那么重要。比如銷售假冒偽劣的商品,特別是假冒但不偽劣的仿品在市場上還是很有銷路。但隨著消費者對于品質商品和品牌商品需求的不斷增加,這些仿品的市場將會明顯下降。因此對電商而言,保障自己經營的信譽,樹立良好的市場形象,保證商品品質,并且在銷售過程中保障自己的服務,滿足消費者七天無理由退貨,不滿意就退貨,以及一旦商品出現問題及時提供相應的售后服務等,這些品質的服務會成為贏得消費者,提升自己市場份額,樹立良好市場形象非常重要的手段。 在這樣的一個發展階段,一些電商平臺仍舊存在著假冒偽劣商品,以及像刷單、炒信等行為,這些是目前制約電商發展非常重要的瓶頸。要解決這些瓶,必須整個社會行動起來。首先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消費者成熟之后,要不斷提升自己維權的意識和維權能力,一旦發現權益受到損害,要及時和電商平臺溝通,解決相應的問題。一旦電商平臺無法解決該問題就應該走維權之路。一個有責任的消費者,對于電商市場維護市場秩序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其次,政府應該加強監管。監管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要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加強對市場主體的監管;二是這些市場主體要開放相關的大數據,與政府監管部門進行共享,使政府部門可以隨時隨地了解市場假冒偽劣和企業誠信相關情況的動態,從而隨時懲惡揚善,使合規經營的企業脫穎而出。并且利用大數據,使所有買賣雙方相關的信用情況納入整個信用體系當中。該信用體系建設不只是監管電商平臺和網店,也要監管消費者,違反誠信記錄的都應該記錄到誠信檔案當中,從而使供求雙方都能夠實時了解對方的誠信記錄,從而降低在交易過程中的風險。 第三,對網店的管理是電商平臺不可推卸的責任。為維護市場秩序,電商平臺特別有必要建立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將那些違反誠信記錄的賣家納入到黑名單,并且定期進行名單更新,從而為消費者把好第一道關,使消費者能夠放心在電商平臺購物。 |
相關閱讀:
- [ 11-10]漳州供電公司:電商掙錢“不差電”
- [ 11-10]“負面標簽”如何消除——聚焦電商五大焦點問題
- [ 11-09]蔚領上市品鑒暨一汽-大眾電商價秒殺專場
- [ 11-09]部分“電商專供商品”疑質量縮水 化妝品真假摻售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