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智庫建設 ● 如何擰干智庫發展中的“水分”? 隨著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推進計劃的逐步實施,高校智庫迎來了百花齊放的新時代:創辦《高校智庫專刊》和“中國大學智庫論壇”、設立首批42個國別和區域的研究培育基地、累計提交咨詢報告4萬余篇……然而,在喜人的形勢之下,高校智庫也存在著一些“水分”,真正有分量、有影響的智庫還很少。 “看到中央對于智庫發展建設的重視之后,似乎在一夜之間,涌現出了眾多的智庫。一些智庫評估機構也紛紛興起,在還沒搞清楚智庫的戰略定位、運行模式、治理結構的前提下就開始盲目排名。”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認為,高校智庫與一般性大學之間是有區別的,“如果圖一時熱鬧,混淆了基礎研究和政策對策研究之間的區別,把所有高校都變成智庫,那將是智庫建設的悲劇。” 專家們認為,在智庫建設中,百花齊放固然好,但朵朵鮮花還需有特色。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智庫應當有明確的自身定位,警惕亂貼標簽、一哄而上、只做表面文章的現象。只有站在國家發展的全局,潛心研究國家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核心和瓶頸問題,高校智庫才能發揮自身優勢,為政府提供專業客觀、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建議。 ● 如何實現“廟堂”與“江湖”之間的有效對接? 學者們指出,作為國家“智囊團”,高校智庫要想真正為改革和發展凝聚力量,提供高質量的咨政服務,其中最重要也是最難的一環,就是如何將“智力”優勢轉化為“治理”效果,實現“廟堂”與“江湖”之間的有效對接。要實現這樣的對接,首先要厘清高校智庫的特點。一方面,智庫研究不同于純學術,不能一味依賴邏輯思辨,糾纏理論學理,而是要“接地氣”,牢牢把握中國國情和改革發展的具體實踐;另一方面,智庫研究不同于商業化項目,必須站在服務國家決策的高度想國家之所想,絕不能成為個別利益集團代言人。 要讓政府對高校智庫“信得過、用得上、想得起、離不開”,關鍵是要堅持問題導向。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創始人王榮華認為,智庫研究的問題必須是“真問題”,是黨和政府關注的重大現實問題,是人民群眾關心的重點難點問題。而這種“真問題”的提出和解決,靠的是沉下身子、實踐調研,然后進行系統性的思考,最后才能提出具戰略性、宏觀性與前瞻性的決策建議。 |
相關閱讀:
- [ 11-03]廈門高校女生出走尋人信息刷屏 原是爭吵后去散心
- [ 11-02]福州高校園區車輛激增 交通安全監管存盲區|廈啟動學前階段融合教育試點
- [ 11-02]福州市屬高校曬出文化“成績單” 將加強特色培育
- [ 11-02]福州高校園區車輛激增 交通監管存盲區
- [ 11-0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使用新規出臺
- [ 11-02]福州高校園區車輛激增 交通監管存盲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