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是全國第三個“扶貧日”。 恰逢這一天,第十六屆中國網絡媒體論壇開幕。中國青年網總裁、總編輯郝向宏在主持主論壇時提到,有媒體朋友來貴州后,感受到貴州已經由以前的“天無三日晴”變為今天的“云上貴州日日晴”,已經由以前的“地無三尺平”變為今天的“高速公路一馬平”,已經由以前的“人無三分銀”變為今天的“數據財富值萬金”。 近年來,貴州省守住兩條底線,立足自身優勢,使得大數據產業發展呈現風生水起、方興未艾的良好局面。但是,貧困問題依然是貴州人民幸福生活的“攔路虎”,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我省是全國貧困面寬、貧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全省貧困發生率比全國平均水平高8.2個百分點,其中貧困縣平均貧困發生率為16%,最高達28%。“十二五”期間,貴州累計投入財政扶貧資金305億元,減少貧困人口656萬人,貧困發生率從33.4%下降到14.3%。雖然貴州扶貧攻堅取得了重大成效,但仍有493萬農村貧困人口,依然是全國扶貧攻堅的主戰場。 實現到2020年全省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鄉、村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目標,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還不少,任務依舊艱巨。因此,貴州省扶貧工作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 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在省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上提出:大數據,是為大扶貧創先進的突圍戰。 貴州通過“扶貧云”對數據的提取分析,得出了貧困人口因病、因殘、因學、因災、缺土地、缺水、缺技術、缺勞力、缺資金、交通條件落后、自身發展動力不足等致貧原因。再針對不同原因、不同類型的貧困對象,對癥下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對區域性貧困人口,大力實施扶貧生態轉移工程,從根本上幫扶解決生計問題,增強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發展內生動力。 用大數據手段,把扶貧工作做到“精準”二字?,真正扶到點上、扶到根上,從“輸血式捐助”轉變為“造血式幫扶”。貴州必將實現彎道取直、后發趕超,出了一條不同于東部、有別于西部其他省份的扶貧開發新路。 (執筆:李思瑾)? |
相關閱讀:
- [ 10-19]脫貧攻堅看中國:各地如何貫徹習近平扶貧開發思想?
- [ 10-19]葡萄架鄉的哈密瓜村——蘭考扶貧調研手記
- [ 10-19]凌曉明:“中國勇氣”讓精準扶貧昂首在路上
- [ 10-19]中國創新資產收益扶貧:引導農民當好“股東”
- [ 10-18]【精準扶貧專家談】促進教育均質,消除貧困“病灶”
- [ 10-18]新華網評:以精神扶貧徹底斬斷“窮”根
- [ 10-18]七部門聯手搭建平臺 “大尺度”科技扶貧值得期待
- [ 10-18]中國第三個扶貧日:杜絕“等著別人送小康”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