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一名8歲男孩偷拿父母手機,通過微信錢包轉出6700元購買游戲虛擬裝備的消息在網上引起討論。除了吐槽熊孩子坑爹、游戲公司害人不淺、父母管教不嚴之外,網民低齡化問題也受到關注。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底,中國網民總數已達6.88億,19歲以下網民占全體網民的24.1%,其中年齡低于10歲的網民超過1800萬?!靶【W蟲”越來越多,如何趨利避害、引導兒童安全上網成為眾多家長頭疼的問題。 必然趨勢:網民呈現低齡化 在移動終端大肆興起、互聯網觸角無處不在的今天,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對“00后”“10后”來說就像玩具一樣稀松平常。伴隨“移動互聯網”成長的這一代孩子,養成的卻是“不移動”的生活方式,仿佛生活就是在電視、電腦、手機等不同屏幕間切換。 坐在家里的沙發上,3歲的萱萱拿著ipad,眼睛盯著屏幕,手指不時劃動,看照片、玩游戲、放音樂……“她什么都會,玩得比我都溜,不給她玩就哭?!陛孑娴膵寢屨f。湖北武漢的秦女士也有同樣的困擾。有時兒子哭鬧,秦女士便用手機上的圖片和動畫哄他安靜,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習慣?!艾F在孩子每天都想拿手機看動畫片,不給他看還耍脾氣?!?/p>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民低齡化已成普遍現象。在中國,“小網蟲”已成為互聯網大軍的重要成員。不久前,騰訊公司發布的《兒童安全上網指引報告》顯示,90%的中國兒童(指18歲以下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接觸互聯網,其中城市兒童觸網率近95%。兒童首次觸網年齡也越來越小,報告指出,56%的兒童初次上網年齡低于5歲。未成年變“屏奴”正引起越來越多的家長擔憂。 此情此景不禁讓人想起30年前,電視的普及也曾引起相似的焦慮。大多數“80后”“90后”兒時都被父母教育過“看電視影響視力和學習”。如今,當年的低齡電視觀眾已成長為社會的中流砥柱,父輩的焦慮也隨之煙消云散。當眼前的顯像管變成手中的液晶屏,在父母對電視的擔憂中長大的這一代人,又輪回般地陷入對孩子上網的焦慮中。然而無論如何焦慮,都無法阻止生活在互聯網時代的兒童成為“網絡原住民”。 利弊之辨:切勿因噎廢食 同時提到“低齡兒童”和“上網”,很多人都會聯想到網絡“毒害”兒童的種種罪行。損害視力、影響學習、受不健康內容誤導、沉迷上網和游戲…… 陜西西安的賀女士說:“孩子常常用手機看動畫片,一開始不以為意,但學校體檢時發現孩子視力大幅下降,現在正在治療中,真后悔讓孩子過早玩手機。”家住北京東城區的李先生為孩子打游戲的事,沒少去網吧找人。雖然明文規定未成年人禁止進入網吧,但網吧老板為了賺錢還是給孩子開了“綠燈”。為此,李先生頭疼不已,還和網吧老板吵過架。 對于兒童上網,網絡上不乏家長表示,這存在很大安全隱患,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而令其擔憂的原因主要有:孩子太小,沒有甄別是非的能力;網絡上不健康內容太多,家長無法控制孩子從上面學到什么;網絡是虛擬世界,魚龍混雜,擔心孩子被騙等。 不過在如今這個時代,如果仍然因為網絡可能存在的“弊”,而想方設法阻止孩子接觸網絡,無疑是因噎廢食。套用現在的一句流行語,你用與不用,互聯網就在那里。在可預見的未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與互聯網發生或大或小的聯系。對于孩子上網問題,家長不應該一味去“堵”,而應該想辦法去“疏”。如果引導得當,網絡不但不會影響孩子成長,還能發揮開發孩子智力等正面作用。 受互聯網之害的個案當然有,但就像大多數人曾經平穩度過了電視普及期一樣,只要負起責任,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代孩童也會平穩地度過互聯網時代。 趨利避害:需要各方努力 而這份責任,絕不僅僅落在家長身上,小到個人、學校,大到社會、國家,都需要盡自己的一份力。 對家長來說,一方面應掌握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情況,對其上網行為進行有效管理,限制某些瀏覽內容;另一方面要豐富孩子的課余生活,勞逸結合,降低孩子對屏幕的依賴。而學校作為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有義務對學生進行有益的引導,讓學生更及時、深入地了解互聯網,認識其利弊,以更理性地選擇自己的行為。 就社會而言,應該為辨別力和自控力尚缺的孩子提供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無論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個體經營者、企業,還是每一個網民個體,都應該有一份社會責任感。如運營商應當為兒童設置網絡綠色通道,設定特殊的網頁導航及搜索引擎;網民應該規范自己的言行,盡量減少傳播不適宜孩子觀看的內容。 在國家層面上,政府部門應該制訂相關法律法規,為網絡社會立規,劃定紅線;對網站及網游進行分級,鼓勵開發適合未成年人的網絡應用產品和特定服務。教育專家熊丙奇認為,國家建立游戲分級制度很有必要,這個制度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父母對孩子玩游戲的監管責任。同時,相關部門也應該加大整治力度,為孩子創造一個健康的網絡環境。 具體到每個人,當我們在指責網絡、擔憂孩子的同時,也應該進行自省。成天抱著手機、對著電腦的我們,怎么能指望孩子對網絡“免疫”呢?如果更多成人能以身作則、學會自控,將自己從網絡中解放出來,或許會成為孩子更好的榜樣。 |
相關閱讀:
- [ 07-22]10歲以下網民超過1800萬 誰幫孩子撐起上網保護傘
- [ 07-22]上網低齡化成普遍現象 我國低于10歲網民超1800萬
- [ 07-13]造謠"彩票店被滅門只因令彩民錯失百萬" 網民受罰
- [ 07-12]“大數據”告訴你,洪災期間網民最關心什么?
- [ 07-12]臺灣青年發視頻呼吁兩岸共同捍衛南海主權 獲大陸網民點贊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