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立打擊非法集資監測預警平臺
2016-07-26 07:41:49?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陳瑋 孫靖 |
分享到:
|
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事件高發、手段多相比,政府職能部門的監管相對滯后。專家建議,可以在完善非法集資認定標準的基礎上,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建立全國聯網打擊非法集資監測預警平臺,提升預警防范能力。 一要統一非法集資的認定和執法標準。“出臺規范化的認定、辨別標準,厘清哪些屬于非法集資、哪些屬于正常的金融業務或民間借貸,作為執法的依據。”全國偵察研判能手、江西撫州市經偵支隊民警阮幸福建議,執法部門以此為參照,根據現行法律再制定統一的執法標準,增強打擊的時效性和打擊力度。 二要建立全國聯網的打擊非法集資監測預警平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經濟師徐鵬程建議,利用大數據技術和云計算,從網絡、媒體以及廣告中采集相關信息,由公檢法進行專業化分類,建立打擊非法集資的監測平臺,經過數據集成和人工辨別、分析,形成預警功能。 他說,針對非法集資活動所呈現出跨地域、跨行業的特點,該平臺應實現全國聯網,可以及時預警某一地域、某一行業的非法集資情況,提前做出預示,還可以把短期內提供過高收益、頻繁變動公司股東、在特定時間段提高公司注冊資本金的公司標示出來,予以重點關注。 江西省銀監局法規處副處長李井國也建議,加強警銀合作,建立網絡新型犯罪、非法集資監測預警平臺、網絡犯罪快速查控機制,出臺舉報犯罪獎勵辦法,實施打早打小措施,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凈化金融生態環境。 三要實施普惠金融政策,讓金融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專家建議,在嚴厲打擊非法集資行為的同時,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支持正常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和創新,鼓勵金融機構依法創新金融服務和產品。一方面要解決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融資難、擔保難、抵押難的問題,另一方面為普通投資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產品。 河南省一些縣鄉干部反映,隨著經濟和金融業的迅速發展,不僅金融業的業務日新月異,而且縣域經濟發展也正在經歷從很少接觸金融,到越來越依靠金融的轉變。當前,由于體制機制等原因,基層金融改革的進展遠慢于大中城市,兩者金融發展的差距也越拉越大,導致防范基層金融風險的難度增大,非法集資下鄉正是其中的突出表現。 四是老百姓理財要多留個心眼,保持頭腦冷靜,避免上當受騙。天津公安經偵部門提醒,老百姓要認清非法集資的本質和危害,提高識別能力,自覺抵制各種誘惑。堅信“天上不會掉餡餅”,對“高額回報”“快速致富”的投資項目進行冷靜分析,避免上當受騙。記者 賴星 付光宇 李鵬 南昌報道 |
相關閱讀:
- [ 07-26]福建今年將建2000個農產品產地環境監測點
- [ 07-24]市民好奇景點人流量是怎么算的 媒體探秘監測神器
- [ 07-24]福州上半年水質監測結果出爐:出廠水合格率100%
- [ 07-21]福建力斬監測數據造假“黑手”
- [ 07-20]福州房建工地揚塵在線監測 明年7月前覆蓋5城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