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 技術難題嚴峻 五大問題須面對 對于巴鐵項目的可行性與未來市場預期的展望,北青報記者咨詢了一些相關行業的專家,有專家指出,巴鐵面臨許多技術難題、行業準入門檻,離投入使用還很遠,或許根本就無法運營,但是現在就過早宣傳其巨大商業價值,容易對公眾產生誤導,實在有欠妥當。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城市軌道交通專家表示,高架車輛這個設想很多年前就有,但是真的讓這個設想從人們的幻想中走出來,走到現實中來,巴鐵項目嘗試者們確實非常有魄力。但這并不代表我認為這個項目在未來幾年里就會輕易實現。我認為,要實現巴鐵的實際運營還有五大問題需要解決: 首先,交通設施不匹配。比如巴鐵這么高,遇到立交橋怎么辦?這不是把立交橋挑高就能解決的,因為公路上下橋的坡度是有一定要求的,那么是不是整條公路都要重建? 其次,對交通規則是個挑戰。大車肚子底下跑小車看上去很美,但是兩個交通系統放在一起問題就來了。到了交叉路口,大車與小車的行駛方向不一致怎么辦?小車在大車肚子底下是沒有辦法改變行駛方向的,甚至連變換車道都成為了一件相當危險的事。那是不是交通法規需要改變,變成所有車輛都有主動避讓“巴鐵”?除此以外,大型車的啟動速度一定比較慢,那么當一輛巴鐵需要轉向的時候,所有的車輛都要停下給它讓路,一定會造成擁堵,這時候巴鐵的實際效率就大大地打折扣了。 第三是重量巨大。巴鐵設計載客1200人,以每個人加行李重75公斤計算,再加上鋼制車體本身重量,巴鐵載客運營時總的最大重量超過100噸,相當于重載火車,如果考慮到雙向車可能在橋上重疊的情況,那么幾乎世界上所有的立交橋都無法承受它的重量。 第四,巴鐵身長60米左右,轉彎的問題怎么解決?公路不可能像鐵路那樣有大弧線式的轉彎,巴鐵體量這么大,小半徑轉彎就成了問題。這么說可能有很多人不明白,你去看一看大公共汽車的轉彎就會明白,實際上大型車在轉彎的時候,前輪與后輪所劃過的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半弧。對于完全自由的橡膠輪車這當然不是問題,但是對于要求每個輪子都不能出軌的巴鐵這就成了問題。當然為了解決轉彎半徑過大的問題,大型公交車都采取了鉸接的方法,但是要想讓所有的輪子都走過同一條軌跡,就不是設置幾個鉸接盤所能解決的了,也許每一、兩米就要做一次鉸接,這在技術上怎么解決?除此以外,作為一種全新的車種,動力、結構、傳遞系統、控制系統等等面臨的挑戰肯定不少。 最后一點,也是最為重要的就是安全問題。巴鐵上面人員密集、距離地面2米多高,一旦出了事情,比如火災、交通事故,乘客逃生就非常困難,當然可以設計一套液壓系統解決,把整個車廂放下。但是如果車體下方有其他車輛,或者液壓系統突然失靈,后果不堪設想。 前景 是否能運營審查嚴格 安全性討論為時尚早 交通專家告訴北青報記者,因為涉及到公共安全問題,所以國家車輛管理比較嚴格,對生產企業實行準入制度,在工信部、發改委那里要取得資質,產品要經過工信部審查,要符合國家標準,審完以后才可以生產,并納入工信部的目錄。對于巴鐵的安全性、可行性,需要由工信部牽頭組織專家開展論證,并制定相關標準。巴鐵是否可以上路運營,必須由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質檢總局等多部門共同研究決定。 他表示,我國這些年先后投入運行的新型公交系統如城鐵、快速公交系統等,都是需要事先經過上述系統審查、驗證。巴鐵也不例外。 對于網友、學者對巴鐵安全性的爭議,該專家表示為時尚早,巴鐵要先向工信部遞交申請資料,納入正常渠道之后,“我們才能討論其安全問題,”他說,“只有工信部批準通過,巴鐵運營才能屬于國家行為,只有納入國家項目,巴鐵才能最終在我們的城市道路上運行。” 針對是否向國家工信部遞交項目申請問題,巴鐵公司沒有做出回應。 本欄文/本報記者 趙新培 圖示制作/謝爽 新聞內存 巴鐵到底是什么? 巴鐵到底是個什么東西?據巴鐵官網介紹,巴鐵又叫立體快巴,是一種采用電力驅動的新型大運量公共交通工具,我國原創發明。車身分為四節,每節長12米,可謂是公交巨無霸。車體設計長度為58至62米,寬度7.8米,行駛時需橫跨兩條機動車道。分上下兩層,上層可載客1200至1400人,下層鏤空,鏤空底層高度為2.1至2.2米,2米以下的小汽車可自由通行。 巴鐵設計者說,巴鐵的優勢之一是減少擁堵。利用空中資源,可以避免現有傳統公交車與小汽車爭路的現狀,如同一輛在公路上奔跑的寬體短型列車,最高時速可達每小時60公里,平均時速為每小時40公里。優勢之二是載客量大。按照每輛巴鐵每小時平均載客800人次,運行17小時(5:30—22:30)計算,每輛巴鐵載客人數約13600人次,載人數量是普通公交大巴的幾十倍。優勢之三是巴鐵擁有創造70萬億的投資需求。優勢之四是成本低。地鐵每公里造價約6億元人民幣,巴鐵每公里造價為1.2億元,僅為地鐵的20%。另外,地鐵施工周期為5至6年,而同等公里數的巴鐵,施工周期為1年。 |
相關閱讀:
- [ 06-25]漳州年底完成市、縣級城市公交智能平臺建設
- [ 06-25]全國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現場會在福州舉行
- [ 06-24]城市養娃成本有多高?據說要200萬?
- [ 06-23]城市綜合體快速擴張供應過剩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