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鐵,是一種大運量巨型電動公交車,被研發者稱為城市交通的治堵神器,即將在河北省秦皇島市試運行。而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日實地探訪發現,總長度22米的巴鐵試驗車首次“走秀”路段僅300米長。對于如此重大的公共交通項目來說,這似乎顯得過于簡單草率。我國道路交通安全研究專家表示,新型公交巴士涉及到公共交通安全問題,無論是企業還是產品都要先通過國家工信部、發改委、交通部的審查、驗證、準入,現在就大張旗鼓地宣傳經濟收益為時尚早。耐人尋味的是,巴鐵方面就上述程序進展情況沒有任何公示和回應。 據巴鐵公司官網消息,今年8月,巴鐵試驗車將被運往秦皇島“試跑”。據了解,巴鐵試驗車僅有一節車廂,總長度為22米,7.8米寬,高4.7米。這一信息立即引起公眾好奇,巴鐵首次亮相的地方究竟是個什么樣子?測試結果能否化解公眾的疑問?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前去實地探訪。 探訪 “試跑”軌道超簡單 運行長度大縮水 關于巴鐵的話題近日一直不斷。首先是巴鐵方面發布消息稱,巴鐵正在緊鑼密鼓地制造當中,預計今年8月份將在秦皇島市“試跑”。但是很快就被“打臉”,因為有媒體核實報道,秦皇島發改委、交通局等有關部門均否認此事。 首秀現場加緊鋪設鐵軌 6月23日,北青報記者近日來到巴鐵首秀的地點——北戴河區戴河鎮車站村。此前一天,巴鐵公司官網剛剛更新項目最新進展:位于江蘇常州的今創集團構件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加班加點制造首輛巴鐵試驗車,在配發圖片中可以看到,幾名身穿藍色制服的工人正在車廂內部安裝頂板、地板、粉刷防銹漆,下一步的工作將是安裝駕駛艙、車廂座椅、攝像頭、照明燈等。 在車站村,北青報記者看到,身穿藍色制服的工人們正在搭建建筑圍擋,將半幅馬路、雙車道全部圍起來,并在入口處豎起白底紅字的大牌子:“前方施工,車輛繞行”。一位年紀較大的工人告訴北青報記者,這里就是巴鐵試驗區,全長300米。“巴鐵是橡膠輪子的嗎?”北青報記者問道。“不是。你看這條線,”老工人往地上的一條線一指,“我們會沿著這條線向下挖1米深,然后打鋼筋混凝土的地基,在地基上鋪設鐵軌,這邊一條,那邊一條,”他用手向劃著雙黃線的路中央一指,“巴鐵就在這兩條軌道上跑。”據他透露,巴鐵正在工廠里加緊制造,等兩個月以后,將被以分體部件的形式運送到這塊場地,然后用吊車拼裝組建成型。 首秀將由2公里縮短到300米 令人不解的是,巴鐵“試跑”路段長度由原來的2公里縮短到了300米。北戴河區政府官網今年4月發布的信息顯示:“力爭暑期前在北戴河完成2公里的巴鐵項目示范區。”然而巴鐵公司官網近日最新消息顯示,第一個巴鐵試驗路段長度為1公里。然而隨后北青報記者到達現場實際探訪時卻發現,巴鐵試走路段長度不過只有300米而已,這其中經過了怎樣的測算和調整,巴鐵方面未做回應。 在工地現場,北青報記者徒步只花了3分20秒就走了完全程,不知道身長22米、寬7.8米的龐然大物,將以什么樣的速度跑完這300米的“超短途”,巴鐵公司又能從中得到怎樣的測試結果。最讓人感到失望的是,在這段筆直的村間公路上,既沒有拐彎、紅綠燈,也沒有十字路口等任何道路“科目”,路況與復雜的城市交通相去甚遠,巴鐵初考似乎也太簡單了一些。 “聽說過巴鐵的事,但更多情況不知” 奇怪的是,對于被外界炒得火熱的巴鐵,項目“試跑”地區——秦皇島市北戴河區區政府相關部門表示:交通局、發改委紛紛表示對其具體施工、試運行情況并不清楚。6月23日,在北戴河區政府宣傳辦公室,工作人員熱情接待了北青報記者,據他介紹,聽說過巴鐵的事情,也知道將在北戴河區落地,但再多的情況就不知道了。北戴河區政府官網的公開信息顯示,今年4月底,華贏集團到秦皇島北戴河區考察投資環境,雙方召開了洽談會,將盡快簽署框架戰略協議。但是這份合作戰略協議是否已經簽署,秦皇島市政府官網、北戴河區政府官網、巴鐵官網、華贏集團官網均沒有下文。 追蹤 巴鐵“上路”錢從哪兒來 公開報道顯示,巴鐵的發明者總工程師宋有洲是個毫不諱言自己只有小學文化學歷的民間科學家,2008年底,他萌生了利用城市道路上層空間治堵的想法,半年后一個名為“寬體高架電車”的發明誕生,并申報了國家專利,這就是巴鐵的前身“立體快巴”。2010年,宋有洲曾帶著“立體快巴”項目參加了第13屆北京科博會,并表示將在北京門頭溝區建設189公里的立體快巴軌道,但很快被門頭溝區政府負責人否認。 在銷聲匿跡了6年之后,2016年,當年的“立體快巴”改名巴鐵高調復出。宋有洲與主營P2P理財的華贏集團于2015年合作,成立了巴鐵科技公司。 據了解,半年多以來,宋有洲和華贏集團董事長白志明帶著巴鐵項目參加科博會、京交會、上海軌道交通展、“低碳發展、綠色生活”公益展等各種展會,展示巴鐵的環保魅力和經濟效益。但是按照巴鐵公司測算,巴鐵造價為每公里1.2億元。 愿景很美好,錢從哪里來?巴鐵的方案之一是募集基金。近日有媒體報道,巴鐵母公司——華贏集團旗下的北京天爾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經開始募集“巴鐵”基金。該款“北京巴鐵項目基金”,基金規模5000萬元到1億元,認購金額為100萬元起,對外宣稱預期年化收益12%,項目掙錢渠道主要是線路運營、站臺上鋪、車廂廣告、站臺傳媒以及其他衍生出租產業等。 但是北青報記者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網站上并未查到這一產品的備案信息。 |
相關閱讀:
- [ 06-25]漳州年底完成市、縣級城市公交智能平臺建設
- [ 06-25]全國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現場會在福州舉行
- [ 06-24]城市養娃成本有多高?據說要200萬?
- [ 06-23]城市綜合體快速擴張供應過剩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