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角空手上陣,連紙筆都不帶就進行翻譯,這怎么可能?”
隨著電視劇《親愛的翻譯官》的熱播,翻譯這一在普通人看起來既“高大上”又神秘莫測的工作引來了觀眾的聚焦,同時也在業內引發了一波波的吐槽。
翻譯工作,看起來很美,高端、高薪、上檔次……實則走在翻譯道路上的每個追夢人,都投入了常人難以堅持的辛苦與努力。從熒幕走向現實,人民網文化頻道采訪了多位翻譯界人士,為你揭秘真實的翻譯生活。
從劇名談起:真的有“翻譯官”這種說法嗎?
電視劇《親愛的翻譯官》劇名曾遭到吐槽無數,有人說,業內根本沒有“翻譯官”這個說法;還有人吐槽,“讓人想到抗日電視劇里的翻譯官”。針對這個問題,北外高翻學院副院長李長栓表示,“我們做翻譯的是普通勞動者,不適合用‘官’這個字來形容。現在外文局對翻譯有特定的職稱評定體系,不過大家平時都是直接稱呼我們‘翻譯’。在正式的場合通常使用‘譯員’這樣的稱呼;如果是筆譯,也可以稱呼‘譯者’。”
?
場景一:女主角身著時尚翻譯真的如此光鮮嗎?
劇中女主角喬菲身著時尚,短裙高跟,引人注目。那么真實生活中的翻譯是否如劇中展現的那樣光鮮亮麗呢?
對此,李長栓表示,其實翻譯這個行業本身就是一個默默服務的行業,“我們都很低調,在正式場合我會身著正裝,非正式場合穿著也是隨大流。我們在提供服務的時候,力爭不讓大家感受到翻譯的存在。作為職業的翻譯,我們僅僅是溝通雙方的工具,不會以自己的言行舉止或穿著打扮引起與會者注意。”
自由翻譯者曹瑞娜也表示,翻譯在溝通的過程中應該盡量淡化自己的痕跡,“我們只是幫助雙方溝通的中間人”。口譯碩士孫明說,真實的翻譯是隱形的。作為翻譯,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有平常心。贏得別人尊重的唯一方式,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
場景二:女主角“空手上陣”做翻譯這真的有可能發生嗎?
有一張劇照,女主角喬菲“空手上陣”,閉著眼面對話筒,面前沒有紙筆,這樣的場景讓網友大呼“太不專業了”。李長栓笑言,這樣的場景根本不可能發生。
“這看起來是某翻譯中心的培訓場景。如果是真實的會場,不可能出現‘翻譯中心’這樣的名稱。因為會議不可能在翻譯中心舉行,通常是在酒店舉行。但即便是模擬,我們面前也必須要有紙筆,不可能做‘空手道’。還有個問題,她旁邊沒有坐人。在真實的翻譯過程中,搭檔是不可離開的。萬一遇到突發情況,可以遞紙條互相提醒。我們很強調團隊精神。”
曹瑞娜坦言,再好的翻譯遇到數字和專有名詞都需要記下來,“因為英文、法文的數字進位和中文不一樣,聽完了才可以轉換,不記下來很可能會忘記。專有名詞太長的話,需要從小單位到大單位倒著翻,也需要記下來,必須有紙筆。”曹瑞娜還告訴人民網記者,除了紙筆,還要帶電腦(用來看幻燈片)、熱水杯,甚至有人會帶望遠鏡(如果會場屏幕離自己太遠,材料又沒有提供,就需要用望遠鏡看屏幕)。
不過對于女主角閉眼翻譯的問題,李長栓有自己的看法。他表示自己也有過閉眼翻譯的經驗,“因為我們必須全神貫注,不想受到任何外界的干擾,閉眼可以幫助我完全投入翻譯工作中,與發言人的思維融為一體。”
?
場景三:實習翻譯因使用香水被開除這是真的嗎?
僅僅是因為使用香水,一位實習生便被男主角“程人魔”開除了。劇中說作為一名翻譯官不能用香水或者氣味濃烈的香水,因為現場一旦有人過敏會使翻譯效果大打折扣,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
李長栓表示,在他的經驗里,搭檔確實很少使用香水。劇中人物使用香水也許是為了遮蓋同傳間里污濁的氣味。在國內,同傳的工作環境是比較差的。僅僅在設施完備的會議中心有符合國際標準的同傳間。通常情況下是主辦方租借設備公司的移動同傳間。這些同傳間基本都不符合國際標準。通風條件差、狹小悶熱,有的還散發著膠合板刺鼻的氣味。
?
場景四:女主角在會議前通宵看材料工作強度真這么大?
電視劇中,男主角程家陽對女主角喬菲進行魔鬼訓練,為了做好會議準備,女主角經常加班加點,甚至通宵看材料,這么大的工作強度是否是翻譯行業工作狀態的真實反映呢?
李長栓說,有人認為只要掌握了一些“技巧”,就可以做任何翻譯。這其實是對翻譯的誤解。做好翻譯工作最重要的是專業知識,而不是翻譯技巧。“我們在承擔任何一項翻譯任務之前,都要向主辦方索要會議文件,以便做好準備。這相當于教師上課前必須備課。所以,劇中加班加點看材料的情節,是符合客觀情況的。但通常我們不會通宵看材料。因為如果睡眠不足,第二天就無法集中精力工作。另外,會議主辦方組織的娛樂活動,譯員通常不會參加,因為要準備工作。”
曹瑞娜表示,自己經常看會議材料看到午夜,第二天一般還要提前半小時到達同傳廂里調試設備。“我們會向會議主辦方要會議材料,如會議日程、參會名單、發言稿、PPT,能要到盡量要到。”因為翻譯涉及領域廣泛,有的技術性、專業性很強,比如醫藥、法律等。有專業詞匯的話,要整理出詞匯表,還要讀一讀、記住那些詞匯,因為有些詞匯即便是中文都是第一次聽說。
農業部國際交流服務中心副主任藺惠芳談到了自己剛入職時的一次經歷。“我陪同美國一位動物學家到新疆參加世界銀行項目,給項目區的地方專家做培訓,我需要做會議交傳。那時候我剛畢業,除了吃過小米白面,種過小麥玉米,對農業別無所知,更別提怎么養羊了。兩邊都是專家,就我一個沒有實戰經驗的新手,來搭建相互學習的橋梁。我得懂啊!當時的惶恐急切,相當噬心呀!于是我在飛機上找到這位專家,請他給我上了幾課,包括培訓專題內容和畜牧業基礎知識,加上事先做的準備,后來順利完成了任務。”她笑言,后來遇到剛入職的同事,總想起當初的自己,所以也愿意鼓勵他們,分享自己的經驗。
場景五:“我夢想成為一名翻譯官” 行業真實情況如何?
劇中,女主角喬菲從小就夢想成為一名翻譯官。包裝著金色外衣的翻譯行業一直是許多年輕人心中的夢。出入高級場合、接觸社會名流、收入不菲……這些描述聽起來是如此誘人,無怪乎現今開設翻譯專業的院校都有幾百所,想著入行的人如過江之鯽。翻譯行業的真實情況如何?聽聽內行怎么說。
李長栓表示,現在許多院校都開設翻譯專業,大量畢業生涌入市場,但口譯的需求顯然不是無限的。“隨著畢業人數的增加,口譯員的報酬在下降,尤其是對新手而言;而資深譯員似乎沒有受到太大沖擊。總體來說,自由職業譯員的收入不如人們想象的高,而且能做到金字塔頂端的人很少。不過,無論何時,真正優秀的畢業生總能找到立足之地。”
翻譯市場中,更大的市場是筆譯市場。李長栓表示,筆譯市場目前比較混亂,整體翻譯水平較差,價格也較低。“我看學生接筆譯,每千字150-200元,這個價格跟付出是不成正比的。因為要做好一千字,可能需要三四個小時。低價格使得譯員只能為了數量犧牲質量,形成了惡性循環。對翻譯有無限憧憬的年輕人也要認清形勢。”但李長栓表示,高端筆譯市場的價格,也足以讓譯員過上小康生活。“關鍵是翻譯質量要過硬,做到無懈可擊。”
?
場景六:女主角是個“學霸” 什么樣的人適合學翻譯?
當被問到對想報考翻譯的高考學子有什么寄語時,李長栓表示,如果你把翻譯當做謀生的手段,它似乎并不值得追求。但翻譯是份有意義的工作。如果你看中翻譯的社會價值,它就是值得你終身追求的事業。
李長栓認為,譯者除了作為溝通者,甚至還可以直接參與公共事務。“有一次我給某國際組織翻譯文件,發現十幾處原文錯誤。經與秘書處溝通,秘書處向締約國大會提出修改建議,由大會修訂了相關文件。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譯者直接參與了國際規則的制定,是一件榮幸的事情。”李長栓歡迎熱愛翻譯、愿意學習、有奉獻精神的年輕人加入翻譯團隊,促進國際交往,講好中國故事。
藺惠芳表示,立志做翻譯的人,堅持夢想,定能成功。曹瑞娜說,如果真的熱愛翻譯,確實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推動文化的溝通,甚至社會的進步,并在這個過程中獲得自己辛勤努力后理所應當的報酬。孫明說,翻譯會讓你“成為一個有趣的人”。
?
場景七:男主角在同傳間里工作同傳比交傳更難?
劇中,男主角程家陽常常出現在“小黑屋”(同傳間)進行翻譯。眾所周知,口譯分為同聲傳譯(同傳)和交替傳譯(交傳)。這兩種方式有何區別呢?
在翻譯方式上,同傳是譯員幾乎在發言人講話的同時,將源語翻譯成譯入語;交傳則是發言人講一段,譯員翻譯一段,發言和翻譯交替進行。
同傳不占用會議時間,溝通效率高;交傳則需要占有會議一半以上的時間,溝通效率比較低。
同傳要求譯員反應速度快,依靠瞬時記憶,通常不做筆記;交傳有時要求譯員記憶大段文字,需要用筆記輔助記憶。
此外,同傳在封閉的同傳間內進行,譯員心理上較為放松;而交傳需要在眾目睽睽之下進行翻譯,心理壓力較大。同傳通常是團隊合作,而交傳有時需要一個人盯一天的會。
李長栓表示,大家都覺得同傳更高級,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交傳更難,因為交傳對翻譯的準確性要求更高。對同傳來說,最大的挑戰是專業知識和發言的速度。專業性強的會議,必須充分準備才能做好;如果發言人講話速度過快,則譯員很難翻譯完整。
(文/陳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