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存在債務危機——社科院專家詳解債務問題
2016-06-15 20:19:14?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孫勁貞 孫勁貞 |
分享到:
|
中國是否存在債務危機? 評估中國發生債務危機的可能性,不光要分析債務本身,還應考慮資產。李揚認為,中國擁有足夠的資財來應對債務風險,發生債務危機應為小概率事件。 社科院的研究顯示,按寬口徑匡算,2014年中國主權資產總計227.3萬億元,主權負債124萬億元,資產凈值為103.3萬億元。按窄口徑匡算,即扣除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并以2014年的土地出讓金替代當年的國土資源性資產,中國的主權資產減少到152.5萬億元,但主權資產凈值仍有28.5萬億元。 李揚表示,即使出現大規模債務違約,中國也有足夠的資財,在不對國民經濟造成較大負面沖擊的條件下,予以妥善解決。 在李揚看來,中國的高儲蓄率為中國解決債務問題提供了巨大的緩沖。我國每年要有相當于GPD的50%的儲蓄需要轉化為投資,而儲蓄向投資的轉換大多會形成國內債務。高儲蓄率使得中國的債務可以在國內依靠自身力量平滑地處置。 此外,與大多數國家不同,中國各級政府借債主要為了進行投資。“因此,與巨額債務相對應,我國地方政府掌握著大量的優質資產,這些資產形成未來償債的可靠保障,從而也大大降低了中國發生債務危機的可能性。”李揚說。 中國該如何處理債務問題? 近期,中國銀行業不良率有所上升,債券市場上個別企業出現違約現象。對此,李揚表示,債務問題的核心是處理其中的不良資產,本質上是要擠出過去增長過快留下的“水分”。不良資產在實體經濟中相對應的是過剩產能、過多的庫存,因此去杠桿和去產能、去庫存密切相關。 “鑒于中國企業債務主要來源于國企,處理債務問題和國企改革密切相關。”李揚認為,處理債務問題還和中國的市場化和法制化建設緊密聯系,兼并重組、債轉股等方式要在依法的前提下,充分運用市場化手段進行,不能一紙文件就處置了。 “解決債務問題得從化解不良資產、國有企業改革、金融機構改革等多個角度通盤考慮。”李揚表示,財政部門、金融監管部門、發改委、銀行機構等難憑一己之力完成,需要協調各方一起努力,把過去幾十年高增長中積累的問題處理了,為今后的發展打好基礎。 |
相關閱讀:
- [ 06-15]莆田知名女企業家涉1.48億債務 上法院“黑名單”
- [ 06-15]李揚預計中國債務規模一段時間內或還會上升
- [ 06-15]IMF提醒企業債務過高 肯定中國經濟轉型取得進展
- [ 06-15]莆田知名女企業家涉1.48億債務 上法院“黑名單”
- [ 06-15]茂業國際2017年到期債務68億 流動風險較高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