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6月6日電 (記者 陳靜)隨著汽車市場不斷發展,汽車及相關產品和服務投訴量不斷增長。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6日披露其對4S店開展的抽樣消費體察結果:汽車銷售服務表里不一,打悶包現象普遍存在、價格不透明、收費名目繁多、服務名不符實,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 根據上海市消保委公布的統計數據,一季度,各級消保委共受理汽車及相關產品消費投訴1683件,同比增長7.2%。 在當日舉行的上海市消保委舉行的汽車銷售價外服務收費消費體察情況通報會上,該委同時約談了部分企業。據悉,四月底至五月中上旬,上海市消保委選擇25個申城市場主流的汽車品牌,對70家經銷商銷售服務情況開展抽樣消費體察,其中不乏寶馬、沃爾沃、起亞等知名品牌。 消保委的工作人員或志愿者模擬消費者到店購車洽談價格環節,比較廠方指導價與實際銷售價格的差異及銷售環節中的各類收費情況,包括收費項目,收費價格區間,收費提供服務內容,是否強制收費四個方面。 根據公布的體察結果,能做到價格明示的只有10家,僅占此次調查的14.28%,另外85.72%的經銷商在指導價及實際售價間“水分”較大,使得消費者無法客觀比較價格。這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據介紹,在本次消費體察活動中,消保委發現了變相的強制消費和捆綁銷售的情況,高端品牌比較明顯。有的銷售人員洽談時表示,如果不在4S店購買裝潢的話,就不能享受車價的大幅優惠。這意味著消費者為了享受車價優惠只能變相地被收取額外費用。在沒有明示的情況下捆綁服務,而且不讓消費者進行選擇,侵害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 此外,上海市消保委還發現4S店存在侵害消費者公平交易權的情況,在車輛銷售中巧立名目變相加價。在此前的調查中,上海市消保委還發現平行進口車存在經銷商單方面加價、強制搭售保險服務、銷售合同存在格式條款等。 調查顯示,汽車銷售價外收費現象已成為行業潛規則。上海消保委希望通過此次體察,敦促主機廠及4S店改變做法,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完) |
相關閱讀:
- [ 06-06]日本三菱汽車涉燃效作弊 四款車5月銷量為零
- [ 06-06]國內新能源企業面臨“電池危機”
- [ 06-03]柬埔寨姑娘流落集美長途汽車站 救助站暫時收留
- [ 06-02]廈門公布2016年端午節期間汽車票預售期調整為7天
- [ 06-02]汽車經銷商盈利能力持續下滑 轉型增效成未來趨勢
- [ 06-01]汽車遭遇飛來橫禍 路過公寓樓突被兩噸重水塔砸中
- [ 05-31]龍海汽車產業園場地平整完成近三分之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