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化企業30強”看文化產業發展風向
2016-05-13 11:32:05??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我來說兩句 |
跨界融合勢頭強 獲得近5億元票房的電影《左耳》,出自江蘇鳳凰集團。鳳凰集團黨委書記王澤萱介紹,如今的鳳凰集團不再是一個傳統出版企業,而是成長為一個綜合類文化產業集團公司,涉足金融、原創音樂劇、影視劇、電影等多個領域。 隨著產業發展的相互融合和滲透,文化企業也將實現經營業態的多元化。諸多“30強企業”在“文化+”的引領下,實現從傳統的單一文化產品到多元、現代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 當前,跨界融合已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特征,“30強企業”以文化為核心,促進文化與創意、旅游等深度融合,發展高集聚效應、高附加值、高開放度和低資源消耗、低碳排放的新型業態,助力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在業界看來,華僑城天生就是個旅游文化的“混血兒”。華僑城總裁王曉雯介紹,近年來華僑城不斷在經營管理、投資發展、資本運作等方面積極探索,2015年在“旅游+互聯網+金融”補償模式的基礎上,深耕“文化+旅游+城鎮化”的發展模式,加快企業內外兼并重組,又產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融合產品”。 “當前,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是全方位多層次的,有產業鏈上下游的整合,也有跨行業跨區域的融合,華策圍繞影視內容跨界發展,構建了綜合娛樂全產業鏈,涵蓋新媒體、衍生品開發、藝人經紀、知識產權影院線建設、文化創意園區營運、VR/AR新技術、文化旅游、資本投資等領域。”華策影視董事長趙依芳說。 另一個更加突出的趨勢是,文化和金融的合作為文化產業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能。在“文化+金融”的支撐下,“30強企業”中17家已經上市,比上屆增加兩家,借助金融資本和文化資源對接,實現了經營業績和資產規模的快速增長。 (光明日報記者 張玉玲 李慧 嚴圣禾) |
相關閱讀:
- [ 04-29]省市共育福州新區五大文化產業 福清上榜
- [ 04-27]省市共育福州新區五大文化產業 力爭達150億元
- [ 04-06]晉皖鄂爭搶“杏花村”,文化之辯還是利益之爭?
- [ 03-17]文昌文化交流助推經濟合作梓潼建臺商產業園
- [ 03-15]香港沙龍電影創建“沙龍文化產業研究所”
- [ 03-14]閩北文化產業企業首次在新三板上市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