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提文物保護16字方針 展現共產黨人歷史自覺文化自信
2016-04-14 17:02:3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提出文物保護的16字方針: 讓文物在百姓文化生活中“活”起來 做好文物保護工作,樹立科學理念至關重要。“處理好城市改造開發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關系,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2014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考察工作中強調,“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激發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同年3月,習總書記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時曾指出,中國人民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將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 “十三五”期間,文物保護工作將如何開展?習近平總書記在指示中提出了十六字工作方針,即“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習近平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對歷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統籌好文物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他指出,切實加大文物保護力度,推進文物合理適度利用,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在指示中,總書記對廣大文物工作者也提出殷切期望,“各級文物部門要不辱使命,守土盡責,提高素質能力和依法管理水平,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努力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 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形成全社會參與文物保護的新格局,就能讓寶貴遺產世代傳承、煥發新的光彩。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認為,保護和利用一直是文物工作中的一對重要關系,但在這對關系中,保護是前提,利用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文物。學者強調,讓沉寂的文物在百姓生活中“活”起來,是文物利用的創新探索。合理利用,保護是前提,適度不能過度。“‘不辱使命,守土盡責’,總書記說的這八個字讓我們感到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詹長法認為,要落實這八個字,必須要有一支素質過硬的人才隊伍。他建議下一步盡快搭建文物保護教育培訓平臺,做好文保人才的培養和儲備。 (本文綜合人民日報、新華網等媒體報道) 推薦新聞: 習近平談高新區發展:不能裝進籃子都是“菜” 解讀:從六段論述讀懂習總書記2016年兩會“團組”講話 習近平談科技創新:抓住了就是機遇,不能觀望懈怠 習近平"三個著力"促湘發展 打贏供給側改革這場"硬仗" 習近平講話釋放重要信號:提振非公經濟 定調政商關系 習近平講話闡明新聞輿論工作"魂"與"神" 48字廓清職責使命 |
相關閱讀:
- [ 04-14]習近平為“三不”干部治“病”
- [ 04-14]共享共治 內外統籌 習近平頂層設計保障網絡安全
- [ 04-14]“兩學一做”系列:習近平為“三不”干部治“病”
- [ 04-14]約堡峰會后,習近平如何談中非關系
- [ 04-14]習近平談文物保護工作的三句箴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