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3月29日電 (記者 郭軍)由凱迪數據研究中心與中國社科院社會心理學研究所29日聯合發布的全國城市認同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四線城市的居民城市認同感最高,且顯著高于其他分級城市,而三線城市的居民城市認同感最低。 課題組負責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王俊秀介紹說,城市認同感作為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格外重要的一種社會心態,折射的是居住在城市中公眾的日常感受、基本情緒、社會共識和價值觀的總和。本次調查采用在線調查的方式,在全國范圍內展開調查研究,有效問卷逾10萬份。 該報告將城市認同感劃分出四個因子:文化認同、身份認同、地位認同以及地域認同。調查顯示,與其他分級城市相比,四線城市的居民城市認同感最高,且顯著高于其他分級城市,傳統一線、二線城市緊隨其后,而三線城市居民城市認同感最低。 調查發現,“00后”被調查者的城市認同感顯著高于其他年齡段群體,而“50后”的城市認同感則最低。“90后”的城市認同感波動最大,四線城市的“90后”城市認同感最高,三線城市“90后”的城市認同感最低。 課題組還發現,擁有碩士、博士學歷的被調查者在城市認同感上顯著低于其他學歷人群。專科及以下學歷的被調查者,城市認同感處于較高水平。而本科及以上的高學歷群體,在不同城市分級中的城市認同感存在較大差異。四線城市的本科學歷者城市認同感最高,而三線城市的本科學歷者城市認同感最低。二線城市的碩士城市認同感最高,而三線城市的碩士城市認同感同樣最低。傳統一線城市的博士城市認同感最高,新一線城市的博士城市認同感最低。 調查還發現,個人月收入在人民幣7000-10000元的被調查者在城市認同感上顯著高于其他收入群體。對于收入在7000-10000元的群體,四線城市的被調查者具有最高的城市認同感,新一線城市的被調查者城市認同感最低。收入2萬元以上的群體在一線城市的城市認同感最高,且顯著高于其他城市分級,在五六線城市的城市認同感最低。 王俊秀表示,調查整體結果顯示,城市的認同感高低與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并不完全一致,城市的本地人口與外來人口在城市認同感上存在顯著差異。(完) |
相關閱讀:
- [ 03-17]鐵路5月起增開旅客列車300余對 重點停靠三四線城市
- [ 03-15]三四線城市應因城施策去庫存 鼓勵農民工進城買房
- [ 03-12]央行:7成房地產庫存在三四線城市 北京、上海住房信貸政策不變
- [ 03-11]樓市新風向 代表委員:三四線城市遲早降價
- [ 03-11]代表委員談城鎮化:別讓農民工身在城里腳在村 代表委員:三四線城市遲早降價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