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道】《紐約時報》3月16日報道稱,美國大選勝利呈現出了一邊倒的態勢,慶祝的氛圍熱情洋溢。支持獲勝者的代表人數增加了數百名。
但唐納德·J·特朗普(Donald J. Trump)和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Clinton)周二的大獲全勝,掩蓋了一個深層次的、歷史性的、不同尋常的現實:大部分美國人還是不喜歡他們。
兩大黨現在都必須直面民眾對這兩名領先候選人的強烈質疑、抵觸和反感。料將在特朗普與克林頓之間上演的大選對決,也會受到這種情緒的深刻影響。
盡管周二當天眼看著兩名候選人以巨大的優勢獲勝,但是全國超過半數的人對民主黨和共和黨的領先候選人長期保持如此低的評價,是歷史專家和策略師們聞所未聞的。
“兩名領先的候選人這么有爭議,勝算這么低,這在近現代的選舉中沒有過類似的情形,”曾在2004年喬治·W·布什(George W. Bush)和2008年約翰·麥凱恩(John McCain)競選總統時擔任高級競選顧問的史蒂夫·施密特(Steve Schmidt)說。“這種情況史無前例。”
克林頓在俄亥俄州、北卡羅來納州和佛羅里達州這幾個搖擺州的壓倒性勝利,似乎完全終結了參議員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一度有力的挑戰。特朗普在佛羅里達州、北卡羅來納州和伊利諾伊州的優勢,淘汰了參議員馬爾科·盧比奧(Marco Rubio),讓自己離共和黨的提名更進了一步。
正常情況下,此時各黨派料將拿到提名的候選人,就會從黨內競爭中抽身,開始邀請全國各地急切的選民品評自己。在獲勝演講中,兩人都盡了最大的努力。克林頓在佛羅里達州西棕櫚灘對支持者發表講話時尋求讓全國團結起來,她請求全體美國人“盡一分力”,“不辜負上天賦予的潛力”。特朗普則賣力地表示,自己將建立一個廣泛的、可以獲勝的聯盟,并稱“全世界都在討論這件事”。
但他們要想在選民中改頭換面,恐怕難上加難。
數十年來,這個國家一直非常近距離地關注著特朗普和克林頓,了解他們的爭議、成就和挫折,從彈劾到婚姻關系破裂,從參議院的勝利到艷俗的摩天大樓落成。選民對他們的印象基本上都已形成并固定了下來,鮮有例外。蓋洛普(Gallup)的數據顯示,53%的美國人對克林頓持負面評價,而對特朗普持負面評價的人則多達63%。
“這里涉及的是兩個眾所周知的人物,”民主黨策略師、奧巴馬政府前白宮顧問戴維·阿克塞爾羅德(David Axelrod)說。“他們兩個人都會激起強烈的感受。”
那些負面看法難以克服。
周二當天,在五個州里,不到一半的共和黨選民認為特朗普誠實,值得信任。即便是在他獲勝的那些州,多數選民也不認為他誠實。
盡管民主黨多數選民認為克林頓誠實,值得信任,但在那些表示誠實是影響決策的最重要因素的選民中,克林頓的得票率排在第二位,不敵桑德斯。
這種現實迫使特朗普和克林頓的競選團隊準備開展全面戰爭,對于這兩位紐約人來說,這是極其殘酷的態勢,他們多年來有過多次交集——就連婚禮上都是如此。(克林頓與丈夫前總統比爾·克林頓,在2005年參加了特朗普的第三次婚禮。)
他們爭相拉攏選民,一邊辯稱幾乎可以確定的對手會給國家帶來災難,一邊宣揚自己的優勢或品質。
兩人的助手估計,克林頓與特朗普之間的競爭將會是一場丑陋、無情的惡戰。克林頓會抨擊特朗普的商業行為和個人誠信問題,形容他是無恥的強盜資本家;特朗普則會批評她道德缺失,一夜暴富,稱她濫用權力、不值得信賴,如果聯邦開展調查,她肯定會被起訴。
雙方都承認,兩人都有很多料可以挖:克林頓的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的阿肯色州,特朗普的則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的紐約。
采訪顯示,選民們對于這兩位候選人生平的弱點及政治軟肋非常熟悉,他們用鮮明、概括的言辭表達了負面態度。
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的民主黨選民——51歲的肯特·莫爾(Kent Moore)不僅僅是不喜歡克林頓。他還懷疑她的基本價值觀。
莫爾說,“她沒有道德支柱。”
他能夠列舉出克林頓過去的罪過。莫爾說,克林頓支持自由貿易協定,導致美國人失去了工作機會,她支持了2003年發動的卑劣的伊拉克戰爭。
他懷疑,有這種記錄的克林頓如何擊敗特朗普。
就連那些投票支持克林頓的選民,也有保留意見。俄亥俄州揚斯敦的民主黨選民,31歲的勒妮·懷特(Renee White)表示,她在周二的初選中選擇了克林頓,但她并不完全相信,克林頓會在乎像她這樣的人。
“很多人,”她說。“根本不信任她。”
共和黨人對特朗普的看法幾乎同樣刻薄、堅定。
來自俄亥俄州哥倫布的平面藝術家,59歲的尼基·希思(Nikki Heath)認為,特朗普“太粗俗、粗魯”。她支持該州低調、友好的州長約翰·卡西奇(John Kasich)。
她認為特朗普不值一提,他的小丑姿態“很丟臉”。
這種厭惡感非常強烈,選民們稱,就連考慮支持特朗普,都需要經歷徹底的改變(或者人格移植)。
工程師史蒂夫·羅格斯(Steve Rogers)表示,“他得完全變個人。”
這些負面評價并非個例,因此特朗普和克林頓的壓倒性勝利,使兩黨都進入了未知水域。如果他們獲得提名,這將是至少25年以來,首次出現大多數美國人對兩名領跑者同時持消極看法的情況。
喬治·W·布什(George W. Bush)在1992年10月的反對率達到57%,創下提名者或領跑者的最高反對率,當時他在白宮經歷了困難的第一任期。但他的民主黨對手比爾·克林頓(Bill Clinton)受到廣泛歡迎:蓋洛普調查顯示,只有38%的人對他持負面態度。
特朗普和克林頓不受歡迎的情況,促使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對投票意向做出了不同尋常的思考。
小洛厄爾·P·魏克爾(Lowell P. Weicker Jr.)曾在1980年角逐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1990年代在康涅狄格州以獨立身份擔任州長。他表示,他對克林頓評價不高。但他更鄙視特朗普。
“我不喜歡她,”魏克爾說。“但與特朗普相比,我肯定會給她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