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希軍代表:智能制造為中醫藥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2016-03-04 20:25:29?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孫靖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3月4日電(記者 婁奕娟)3月4日,全國人大代表、天士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閆希軍做客新華網2016全國兩會特別訪談,就當前的一些經濟、社會熱點問題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 閆希軍表示,在中國制造2025的背景下,藥品企業需以智能制造作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解決標準體系、重大技術突破等諸多問題,從根本上提升中醫藥質量,推動現代中藥產品走向世界。 融合“互聯網 ”為中醫藥變革提速 繼我國首部中醫藥法律《中醫藥法(草案)》進入立法程序、李克強總理在年初國務院常務會上部署推動中醫藥產業升級后,日前國務院正式出臺首個國家級中醫藥發展規劃——《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中醫藥產業正迎來政策紅利爆發期。 “中醫、中藥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根,也代表了中華民族的魂。讓中醫藥走向世界、融入世界,需要利用科技創新,科學對待中醫藥的發展。”閆希軍建議,大力推動“互聯網 ”中醫醫療,加速了中醫藥的變革速度。 閆希軍說,只有跟“互聯網 ”融合,才能促進醫學發展、推動中醫藥人才輩出。他建議,中醫藥教育、醫療實踐、藥物使用等方面都需要分級、分類發展。針對不同人才,建立不同的培養內容和培養方法:針對傳統的中醫藥,要用傳統的辦法來培養人才;與新技術、新科學融合的中醫藥,需要用現代的思維方式進行人才培養。另外,人才多元化還需從中醫藥的教育、實踐、培養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進,使中醫藥跟上科學技術發展的時代要求。 全產業鏈質量追溯 保證中藥產品安全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藥品質量和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中藥材不像化學藥來自于實驗室、車間合成,中藥材是來自于天然,或種植或野生,所以中藥產業的發展瓶頸是中藥材的質量。”閆希軍認為,建立貫通中藥全產業鏈的質量追溯體系,可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用藥安全,促進中醫藥產業良性發展。 2015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明確,要“以推進藥品全品種、全過程追溯與監管為主要內容,建設完善藥品追溯體系”。2月3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取消13項國務院部門行政許可事項的決定》,取消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認證。 “中藥產品上游質量控制全部下放給企業,迫切需要一套支持全產業鏈、具有公信力的質量追溯體系來統一監督中藥產品各環節產品質量。”閆希軍表示,鑒于中藥產品產業鏈條長、業態復雜的特點,建立完善的中藥產品全產業鏈質量追溯體系,更為迫切,也更加困難。 閆希軍建議,指定主管部門建立標準化、規范化、法制化的中藥產品全產業鏈質量追溯體系;引入第三方檢驗機構,對大批量、重點中藥產品在追溯關鍵節點進行質量把關;把中藥產品是否實現全程質量追溯納入中藥優質優價評審標準。 閆希軍同時建議,對進入國家基本藥品目錄、國家及地方醫保目錄中的中藥產品實現從種植、倉儲、加工到成品包括飲片和配方顆粒的全程質量可追溯,通過3至5年時間全面提升藥品質量。另外,推動大型中醫藥銷售集團、中醫藥銷售連鎖企業、各級中醫院以及各級醫院的中醫藥采購部門,優先采購可全程質量追溯的中藥產品。 據了解,商務部正在建立最大的第三方“數字本草”的追溯體系,通過電商“數字本草”構建第三方數字檢驗平臺。通過植物的DNA條碼檢測藥材的真偽,對質量進行評級,還可以檢驗重金屬、農藥殘留和有效含量。通過四級評價,構建中藥材的質量評價體系。 “隨著智能工業化的興起與發展,企業間的差異性將會變大。領先的中醫藥企業不僅要做好自身的工作,還要承擔起引領行業的責任”,閆希軍同時表示,“只有大量企業進入數字化制造,并向智能制造邁進,形成了梯次發展,中國的中醫藥產品才能安全有效,也才能獲得廣泛的國際認可。” |
相關閱讀:
- [ 03-04]中國區域發展需要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產業轉移
- [ 03-04]萬連步代表:借力供給側改革促化肥制造邁入“智能”時代
- [ 03-04]關注代表委員不要只看知名度
- [ 03-04]“獲得感”在代表委員身邊和眼中
- [ 03-04]龍巖召開脫貧攻堅掛鉤幫扶市縣鄉村電視大會
- [ 03-04]別讓普通代表委員的聲音“沉沒”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