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3月3日電(記者郟亦真)擺樣品、配道具、照片美工、頁面維護……早春時節,位于湘黔交界的松桃苗族自治縣城仍有年的余味,當地電商產業園二樓一個陳設簡單的辦公室里,一群返鄉創業的新生代農民工已經開始為他們供職的電商平臺忙碌起來。 這是為推廣本地民族特色產品所打造的農村電商平臺。平臺建設小組副組長陳永順介紹說,到今年2月為止,苗家臘肉、糯米酒、灰豆腐等649種農特產品已全部上線,只待安全措施到位后就正式上線運營。 記者了解到,春節前夕,平臺搶抓中國消費者網購年貨的熱潮,試運營三天,銷售額1萬多元,上架產品供不應求。因此,3月初正式上線運營的計劃,成了近幾天年輕人們商量的頭等大事。 今年25歲的返鄉農民工方波正忙著敲定活動策劃方案。18歲就外出打工的他,經歷了流水線、管理、采購、銷售等一系列崗位,有豐富的營銷經驗。 去年底,他決定回鄉發展。“要說為什么回來,因為我看好電商平臺的發展前景。”方波說,“在家工作更安心、更踏實,同時也給家鄉做貢獻,讓更多人知道我們家鄉的特色產品。” 負責給產品照片“做美容”的喻卓,則是美工方面的行家里手。27歲的她,在外打工期間不僅自學大專文憑,還練就了專業的網絡圖片美工技能。這次回到家鄉做電商,她很有干勁和信心。她說,雖然這幾天常常要加班到凌晨,但做完了活和把親手上架的產品賣出去的成就感確實很棒。“現在打工回來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大家都看好電子商務的發展。”喻卓說。 具有本地特色、民族特色的電商平臺也受到了當地合作商戶的歡迎。今年31歲的銀飾店主楊伶俐坦言,有了民族特色電商平臺幫忙推銷,不僅自己省事,還能給外界更多選購苗族特色工藝品的機會。 “2015年,我們已經在松桃縣布置了89個農村電商合作點。”松桃縣電商辦常務副主任陳剛介紹說。在松桃縣,除了民族工藝品商家,當地民族特色電商平臺還與扶貧項目、農副產品項目合作,預計到2016年底,可利用松桃縣超過250個農村電商合作點的資源,不斷擴充產品庫。 有關人士表示,電子商務在中國方興未艾,在民族貧困地區發展電子商務平臺,有著扶貧、促進返鄉農民工就業等綜合效應。 |
相關閱讀:
- [ 03-01]1922年“廈門號”帆船造船者后人披露:民族路當時是沙灘
- [ 03-01]西北民族大學獲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 [ 03-01]緬甸新總統3月底就職 昂山素季:暴力不利民族和解
- [ 02-29]省民族宗教研究所派員參加在職黨員進開元社區座談會
- [ 02-29]“春之聲·民族音樂會”專場演出在福清奏響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