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改革 釋放政策紅利 改革一詞,來源于“胡服騎射”。指對舊有的生產關系、上層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調整,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保險行業按照“放開前端、管住后端”的總體思路,深入推進改革創新,著力增強行業發展動力。 在陸家嘴論壇上,項俊波一番講話表現出堅定改革的決心和信心。他說:“目前保險業還存在著服務面不寬、服務能力不強等問題,與經濟發展的需求不相適應,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不相適應,迫切需要通過深化改革來激發行業的內在活力,不斷地推進保險業持續健康的發展。未來的10到20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要促進保險業持續健康發展,只有通過改革”。 改革意味著利益的割舍,對很多人而言,就是革自己的命!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和堅強的意志和擔當意識,改革難言可持續。 2016年初,項俊波指出:“市場化改革深入推進,基本建成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人身保險費率形成機制,穩步推進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管理制度改革,連續出臺資金運用監管政策,進一步放寬保險資金投資范圍和比例限制,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保險市場的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充分釋放”。 保險產品定價權、資金運營主導權還給市場成為改革重頭戲。產壽險費率市場化改革實現雙向互動。 2015年,保監會分兩批推進黑龍江等18個地區商業車險改革試點,實現了車險消費者與保險公司的“雙贏”。截至2015年底,首批6個試點地區消費者車均保費較改革前下降7.7%,保險公司車險綜合成本率下降2.7個百分點。“兩降”的背后,是保險業的管理能力的自我提升,也是改革惠及民生的經典范本。保監會將在總結前期試點改革經驗的基礎上,穩步加快商業車險市場化進程,力爭在2016年6月底前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商業車險改革。 同時,人身險方面,按照“普通型、萬能型、分紅型”三步走的路徑完成了費率市場化改革,放開了已持續執行14年的2.5%的利率上限限制,增強了企業自主經營動力,使不同市場主體經營能力的差距顯性化,極大地解放了保險生產力,推動人身保險業務步入快速發展通道。 從2012年開始,保監會連續出臺一系列保險資金運用改革新政,把投資主動權交還市場主體。包括:擴大保險資金運用范圍,進一步拓寬保險投資領域。目前,保險機構已經成為金融市場中投資領域最為豐富的金融機構之一,保險資金成為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全能選手”;建立了以保險資產分類為基礎、多層次比例監管為手段、差異化監管為補充、動態調整機制為保障的比例監管新體系;改革資管產品發行制度。將基礎設施投資計劃發行方式由備案制改為注冊制,授權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負責具體注冊工作,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發行效率顯著提升。截至2015年底,注冊規模已達1.3萬億。 毋庸置疑,保險業市場化程度和開放程度在金融業繼續保持領先,實現了保險業運行機制和市場體系的國際接軌。 記者拿到一份統計報告顯示,2013年普通型人身保險費率改革后,當年保費收入突破千億大關,達到了1214億元,創歷史新高。受益于費率改革,2014年普通型人身保險實現保費同比增長265%,2015年普通型人身保險繼續保持增速,實現56.6%的高速增長。2015年萬能險費率改革后,萬能型人身保險規模保費收入達6768.2億元,同比增長97.8%。 2015年保險資金運用實現收益7803.6億元,同比增長45.6%,平均收益率7.56%,創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好水平。 放開手腳的險資在資本市場上大顯身手。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7月19日-2016年1月18日,保險資金共舉牌股票40次,涉及上市公司32家。相對集中頻繁舉牌,讓市場各方側目,成為媒體熱門話題,背后其實是保險機構實力的增強,投資策略的轉變。市場,需要時間來適應這一切。 除此以外,2014年以來,險資紛紛揚帆出海大手筆“海淘”,配資海外資產。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云告訴記者,在保險資金尋求資產配置的“分散化”、“安全墊”和“高效能”的過程中,全球化配置將會持續增加。 截至2015年9月末,保險資金境外投資余額為319.07億美元(折合人民幣2029.7億元),占總資產的比例為1.75%,比年初的1.44%提高了0.31個百分點,與15%的監管比例上限距離尚遠。從未來看,海外投資將是創新發展的重要領域。 放開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也要用好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提升監管“警示線”,改革償付能力監管體系,建立市場化退出機制,倒逼保險機構增強責任與風險防范意識。 針對影響保險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保監會對一些牽涉面廣、情況復雜、過去長期難以下決心改革的領域進行了堅決的改革。行政審批事項從36項大幅精簡為18項。同時,建立起以風險為導向、符合國情、國際可比的新的償付能力監管體系和一套多層次、多渠道的市場退出機制,終結多年來我國保險市場存在的差而不倒、亂而不倒的現象,進一步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強基礎 著力長遠發展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只有奠定了牢固基礎,后續發展才可能實現可持續。 我國保險業發展起步晚、底子薄,在行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存在欠賬。比如,行業的風險數據庫建設、信息化建設、信用體系建設都比較落后。這幾年,針對保險業發展的現實需要,保監會從戰略高度來謀劃行業的基礎建設。 緊盯行業基礎建設的“短板”和“軟肋”,筑牢保險業快速穩健發展的“高速路”。 經國務院批準,保監會專門成立了中國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提升行業數據采集、分析和使用能力,構建“一站式、智能化”的保險監管信息公共服務系統。 國際保險監管組織普遍反映,這幾年是中國保險業信息化建設最快的時期,為中國保險監管走向大數據時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有媒體稱,中國版勞合社來了,意指采用會員制的上海保交所籌建方案不日將宣布。 來自保監會權威信息顯示,為促進保險市場要素有序高效配置,上海保險交易所已獲國務院批準,將成為上海保險資金運用中心、區域性再保險中心和國際航運保險中心的重要支撐平臺。 信用基礎建設更是體系中軟實力建設工程。據悉,保監會將圍繞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需要,積極推進保險信用體系建設,推動保險信用信息與社會信用信息共享。積極運用社會征信系統、公開評級機構和保險業信息平臺,建立保險業信用評價體系。 基礎的夯實,讓未來保險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實現新的騰飛成為可能。政府治理方式的現代化,國民廣泛的養老、健康、醫療等需求,給保險業發展無限的想象空間。 對中國保險業來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
相關閱讀:
- [ 02-26]劉濤保險箱被盜案有結果 嫌犯為波蘭人
- [ 02-26]律師解讀物權法司法解釋 支招如何將房子放進“保險箱”
- [ 02-25]陽光保險成為行業首批獲準經營稅優健康保險的險企
- [ 02-25]連城縣政府分管金融保險羅麗琴副縣長蒞臨國壽連城支公司看望公司員工并進行工作調研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