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數據透露積極信號 “盲人摸象”摸不出中國經濟真相
2016-02-19 15:06:3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勞動力流轉更加直觀 隨著化解產能過剩成為2016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之首,可能引發出現“失業潮”的擔憂開始涌現。這一擔憂如何排解成為國內外極為關注的焦點。 2月14日,春節假期后的第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透露,今年1月份,我國調查失業率數據為4.99%?!熬蜆I‘穩’,中國經濟大的基本面就能‘穩’?!崩羁藦娬f,“這是中國經濟近一個階段以來最大的亮點?!?/p> 與此同時,市場反饋也印證了這一點。一年一度的春節“招工難”出現了行業性擴散:O2O行業、物流行業、在線服務行業在節后出現了強烈的勞動力需求,部分行業和地區甚至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17日表示,隨著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深入推進,新產業、新業態的蓬勃發展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勞動力市場整體更加活躍,過剩勞動力可順利實現流動就業。 的確,“雙創”所帶來的就業活躍不僅僅局限在統計數字之上。從上世界90年代開始,人們對于農民工、白領的工作印象僅僅局限于工地工廠和辦公室樓房。隨著創新創業的蓬勃發展,快遞員、創業者、產品設計、外賣工、在線家政……人們的職業面孔正在不斷豐富,而且更加細化。 這背后實際上是“雙創”在帶來新產品、新服務的同時引發了新一輪的職業變遷,這種變遷實際上就是勞動力更加靈活流動的直觀體現。 既是挑戰也是空間和機遇 同樣在春節期間出現的,是今年長假不斷上演的中國游客爆買海外的現象。這一現象既說明中國消費需求的強大實力,同時也凸顯出國內產品、服務供給的不足。 “人們去海外爆買什么,什么就有供給側改革的空間”,有分析人士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控的關鍵是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能夠對市場運行產生引導和促進,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則必須根據市場運行的規律和價格機制設計政策體系。 “中國經濟工作的思路目前正在發生變化”,趙錫軍指出,隨著簡政放權和定向調控有節奏的推進,以往如大量引資、指導投資等由政策所主導的微觀介入明顯減少,中國的內需正在從跟隨政策向跟隨市場資源配置的方向發展。 有新需求就需要新供給,有新供給就可以激發新需求。中國經濟在向此良性循環發展的道路上仍有消滅貧困、人的城鎮化、環境治理等挑戰需要面對,而反過來看,這些挑戰同樣也是中國經濟繼續發展和增長的空間和機遇。 |
相關閱讀:
- [ 02-19]外媒:1月中國經濟數據出爐 新年開局令人鼓舞
- [ 02-19]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溫和上漲 首月數據釋放積極信號
- [ 02-19]CPI漲幅創5月來新高 物價數據回暖低通脹格局難改
- [ 02-19]指尖上的春節紅包大數據:搶紅包湖南人最快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