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國際否認遭歐盟“秘密調查”:一直嚴格遵守歐盟規定
2015-12-25 06:59:54?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據英國路透社23日報道,一份文件以及知情人士提供的消息顯示,歐盟評級機構監管部門對大公歐洲進行了兩年的“秘密調查”,發現其內部審查和制衡體系存在薄弱環節,可能未完全遵守歐盟的規定。大公歐洲是中國評級機構大公國際于2012年在意大利設立的評級機構。《環球時報》記者24日就此事聯系到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董事長關建中,他表示根本不存在歐盟當局針對大公歐洲的專門調查。 路透社稱,負責監管和制裁歐盟評級機構的歐洲證券和市場管理局(ESMA)經調查發現,大公歐洲可能未完全遵守歐盟的規定,這些規定旨在防止評級機構對客戶進行信用度評判時產生利益沖突。報道稱,遵守這些規定是歐盟授予大公歐洲運營許可的條件之一,一經發現違規,ESMA可處罰甚至撤銷相關評級機構的許可證。一名業內人士24日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說,利益沖突問題對評級機構來說是非常嚴重的,這是各國以及國際證監會組織重點防范的問題,“如果國際三大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穆迪和惠譽因此被調查,絕對是馬上見報的業界大事件”。路透社還援引一份文件的內容稱,ESMA曾在去年致函大公歐洲,要求該機構設立機制,確?!膀炞C評級方法的人員在評級委員會中沒有投票權”。此外,ESMA曾指責一名大公獨立董事在一年多的時間里未提供任何建議。 大公國際董事長關建中24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否認了上述報道內容,稱“不存在針對大公歐洲的專門調查”,他說:“ESMA是歐盟評級機構監管單位,它可以隨時對任何一個評級機構進行詢問和監管,這是例行工作內容,所有當地的評級機構都要接受這種日常監管?!标P建中說,大公歐洲成立3年來,一直嚴格遵守歐盟的規定,不可能在關鍵問題上犯錯誤。 路透社稱,大公歐洲是第一個在歐洲市場對全球三大評級機構發起挑戰的亞洲機構,但它在歐洲目前只有0.02%的市場份額,迄今尚未實現盈利。關建中坦言,實現盈利可能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不過他強調,大公國際的目標并不僅在于盈利,而是要在中國和歐盟兩大經濟體之間建立金融、投資和經貿橋梁。他認為,中國是一個債權和資本輸出大國,若長期依賴維護西方利益的國際評級機構做出風險判斷和投資決策,存在巨大風險。大公國際開拓歐洲市場就是為了幫助中國企業在歐洲投資識別風險。關建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還對西方主流評級機構的錯誤評級以及在部分國家債務危機的責任問題上提出批評,他表示,希望能以大公國際的創新思想來糾正西方固有思維。 路透社在報道中也稱,歐洲商界此前對大公國際登陸歐洲表示歡迎,因為這將促進評級機構之間的競爭,改善市場被“三大巨頭”主導的局面。針對大公歐洲目前的業務狀況,關建中表示戰略方向沒有錯誤,但缺乏貫徹戰略的負責人。他透露說,大公歐洲正準備將總部從意大利遷到德國法蘭克福,以便在新環境中尋求更大發展空間。 |
相關閱讀:
- [ 04-14]大公國際就是互聯網金融的應試教育
- [ 06-23]香港《大公報》慶創刊112周年 成立大公國際傳媒學院
- [ 10-17]大公國際下調美國信用評級至A- 維持負面展望
- [ 09-27]大公國際:QE3標志美國信用危機深化 或將波及全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